标准查询网-电话:010-62993931

比盗版本身更可怕

点击数: 【字体: 收藏 打印文章 查看评论
 

  国家反盗版行动战果辉煌,仅广东各地执法部门从9月5日到13日,短短数天内就查获4条非法光盘生产线。

  “创作者是穷人,盗版者变富人”是文化生产领域人们对“穷”和“富”的一种解读,虽然偏颇,却从侧面说明盗版对国家的危害及其难以禁绝的原因。试想,如果自己的创新成果成为别人的发财工具,谁还会主动创新?而如果从事盗版生产能够一夜暴富,那些惟利是图者又怎能不“前仆后继”?

  盗版打击创作者的积极性,不利于国家创新发展。在知识经济时代,盗版就是在直接破坏生产力,直接侵蚀社会诚信和社会风气。正是基于对盗版危害的充分认识,国家从立法到执法,不断加大打击力度,“深挖”地下非法生产线。

  然而,能够想像得到,出于对暴利的追逐,地下生产线以及各种非法盗版产品还有可能不断地冒出来。只要有需要,盗版生产就不会停止。人们对盗版产品的购买欲越大,盗版产品的市场份额就会越多,“劣币驱逐良币”现象也将不断出现。

  问题是,面对这些盗版产品,一些人并不像对待其他假冒伪劣商品那样深恶痛绝,甚至因盗版更“合算”而采用欢迎的态度。尽管我们很多人都知道:盗版属于非法,购买盗版产品并不道德。但我们依然用“从众心理”来让自己心安理得。

  这远比盗版本身更让人可怕。当我们对发生在身边种种盗版非法产品售卖熟视无睹的时候,甚至为用极低的价格购买而沾沾自喜时,岂不知,正是我们的“宽容”为盗版提供了丰富土壤。当“非法”为社会广泛接受时,“打击”的结果可想而知。

  更为严重的是,当我们因为贪图小利为盗版提供“养分”时,在盗版“杂草”丛生的环境下,那些创新企业也就会因养分不足而枯萎,最终会损害国家创新发展的大计,损害每一个人的利益。君不见,近年来,音像图书市场上的精品、新作不是很多,因为制作越精,投入越高,就意味着可能的损失就越大。一部大片,还没有正式上映,小贩已经开始四处兜售盗版光碟。一位国内著名软件公司的老总感叹:“我们的第一威胁是盗版,其次才是微软。”更多本有光明前途的软件公司、制作企业死于盗版的“围剿”。

  近年来,为了鼓励创新发展,国家出台了许多优惠政策和措施。但这还远远不够。为创新营造良好的市场氛围和社会环境,还有赖于每一个公民的努力。拒绝盗版就是鼓励创新,而支持创新是公民的责任。当类似“盗版”的行为被公民视为“当然”,人们“习惯性”地不再拒绝便宜的“水货”、市场上的“假名牌”,甚至认为是“生存法则”时,不仅我们的社会风气令人忧虑,我们民族的创新脚步也必将受阻。

  从国际上看,反盗版是一个共同难题。但一个共同的规律是,打击盗版是一个执法过程,更是诚信社会和责任社会的建设过程,这是我们建设创新型国家的现实基础,也是我们清除盗版行为的社会土壤。
作者:彭湛峰 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 发布时间:2006年10月30日
相关信息
没有相关内容
用户信息中心
本月排行TOP10
  • 还没有任何项目!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声明  |  管理登录
Copyright ©2010 - 2015 北京中标金质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电话:010-62993931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后屯南路26号专家国际公馆5-20室
备案编号:京公网安备11010802008867号 京ICP备09034504号 新出发京零字第海14036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