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变义乌检验检疫局实验室建设‘一穷二白’的现状,建立出口小商品有毒有害项目检测体系,把实验室打造成为国家级重点实验室!”2007年底,在义乌检验检疫局租用的不到50平方米的简陋实验室里,义乌检验检疫局局长贾宗金大胆的“设想”,开启了该局在“一穷二白”上建设“国家级重点实验室”的宏大梦想。
“小商品检测实验室正式列入国家质检总局全国重点实验室二次规划!”2009年末,这一消息,曾让每位昼夜兼程的义乌检验检疫人如沐春风。
2007年,在义乌检验检疫局租用的不到50平方米的简陋实验室内,没有先进的仪器设备,两名工作人员,开展简单的化妆品微生物检测,绝大多数样品需送浙江检验检疫局检测。
2011年,在义乌检验检疫局2000多平方米布局合理、宽敞明亮的实验室里,90多台(套)国内外先进的检测设备,30多名工作人员,基本建立起了满足辖区内质量把关需要的商品检测体系,形成了设置科学、布局合理、特色鲜明、水平领先的实验室检测网络,为执法把关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三年时间,义乌检验检疫局(以下简称“义乌局”)以服务地方经济为宗旨,以确保出口商品质量安全为目标,以改革创新的勇气,以只争朝夕的干劲,推动实验室建设实现华丽转身。
大投入挑战“零基础”
义乌局是一个年轻的局,实验室建设基础薄弱,可谓“一穷二白”。2007年初,由于受办公场地制约,义乌局实验室一直租用企业场地,开展简单的微生物检测,可谓“零基础”起步,与当地经济形势和检验检疫事业发展极不相适应,对地方政府、生产企业、外贸经营单位等提出的产品质量检验检疫技术支撑要求力不从心。
小商品出口存在着货物来源杂、商品品种多、出货时间紧等特点,为了能够提高服务地方外向型经济发展能力,义乌局领导多次奔走于义乌市政府与浙江检验检疫局之间,积极筹集资金,争取各方支持。2008年,义乌局抓住新办公大楼启用契机,筹措资金1000万元,正式拉开了义乌局实验室建设序幕。
1000万元实验室投入对于年出口量逾50万个标准集装箱的义乌来说也许只能算是“配套投入”,但是对于一个地方“小局”来说,要建一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确实是个不小的“梦想”。义乌检验检疫人之所以敢做这样的“梦”,除了义乌辖区内出口产品质量安全迫切的现实要求和浙江检验检疫局给予的大力支持外,很大一部分信心来自义乌地方政府———1000万元实验室的建设资金中,有500万元来自义乌地方财政的支持。
在依靠政府支持基础上,近年来,义乌局不断加大资金投入力度,2010年投入近800万元用于仪器设备采购,目前实验室总投入达到了1800多万元,建成食品化妆品检测、纺织品检测、饰品检测、玩具检测、电器安全等实验室。目前,实验室拥有ICP、ICP-MS、GC-MS、微生物鉴定仪等先进仪器90余台(套)。2009年小商品检测实验室列入国家重点实验室二次规划,2010年检验总批次、新增检测项目、服务性委托检验业务等均连续实现翻倍增长。2011年第一季度共检测小商品11585批次,同比增长174.92%。
“科技兴检”提升技术支撑能力
质量兴国、科技兴检。在产品质量安全越来越受关注的今天,产品质量把关离不开科技提供强有力的技术保障,实施“科技兴检”战略是质检事业保持蓬勃发展的根本,而实验室发展是实施“科技兴检”战略的基础。基层实验室作为国门的第一道技术防线,在“质量兴国、科技兴检”战略中起到重要基础保障作用。由于实验室建设起步晚,科学技术研究工作一直是困扰义乌局发展的瓶颈。为了弥补不足,义乌局通过加大资金投入、引进专业人才、与科研院校开展合作、不断完善激励机制等途径,进一步提升科研创新能力。
“十一五”期间,义乌局参与制定了全国首个饰品有毒有害物质限量标准,为仿真饰品生产企业质量安全把关提供技术支持,为出口饰品检验监管提供技术保障。由义乌局牵头,浙江工业大学、浙江雅思化妆品有限公司参与的《化妆品用植物卵磷脂与多肽质量标准的建立及产品应用开发》科研项目被浙江省科技厅立项,列为浙江省科技厅重点项目。2010年9月,义乌局申报的“化妆品中锑的检测标准研究制订”项目通过专家组评审,专家组一致认为,该检测标准属国内首创,研究成果达到了国内领先水平。
在加大重点课题、重点领域研究的同时,近年来,义乌局科技项目申报数量、质量逐年提高,2010年共申报国家质检总局项目1个,省科技厅项目1个,浙江检验检疫局项目9个,地方项目7个,其中1个被浙江省科技厅列为重点攻关项目,1个被国家质检总局立项。与此同时,还涌现出了一批代表性强的学术论文,义乌局先后在国家级、省部级核心刊物上发表科技论文30余篇。
“人才强检”提升发展内生力
相对于硬件基础来说,“人才队伍”曾是义乌局实验室另一项“短腿”。特别是近几年来,随着实验室呈几何式快速发展,人力资源矛盾尤为突出。
为了提升实验室发展内生力,义乌局在实验室硬件基础不断完善的同时,把“人才兴检”战略作为推动实验室发展的重要抓手,不断加大人才引进力度、制定人才战略规划和优秀人才培养计划,加强优秀中青年科技人员的实践锻炼,支持和鼓励中青年科技人员参与和承担重点创新攻关项目,增长才干;加快用人制度改革,建立开放的人才引进机制,使技术岗位成为社会优秀人才创业的最好场所;建立要素全面的人才评价体系和激励机制,完善鼓励科技创新的政策措施;强化继续教育和在职培训,健全技术人员知识更新体系,为科技工作发展提供充分的人力资源保障。目前,义乌局有高级工程师1名,工程师15名,博士生1名,初步形成了老中青相结合、多学科相交融、可持续发展的学术梯队。
根据2011年新制定的《实验室建设中长期发展规划》,义乌局将以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建设为目标,进一步加大人才引进力度,争取未来10年内,建设一支由博士、研究员领衔的结构合理的高素质专家人才队伍,提升实验室软实力。通过内部培养和外部引进两种途径,确立实验室各个学科的技术领衔者。根据不同学科的发展需要,每年拟引进1~2名博士以上学历或副高职称以上的研究型人才,或者从科研院所外聘权威知名专家,发挥其学科带领人和专家的先锋模范作用,以点带面带动实验室技术水平的快速提升。
以质取胜提升检测水平
义乌市场汇集了来自全国各地16个大类、4202个种类、170多万种商品,60%涉及出口贸易,每年有逾50万标箱的小商品出口世界各地,对义乌局实验室检测能力、检测人员业务水平都是极大的挑战。
为了确保检测数据的准确性、权威性和科学性,义乌局积极开展CNAS认证认可活动,2009年3月、4月先后拿到CNAS实验室认可证书以及计量认证资质认定证书,2010年顺利通过了国家认监委的扩项评审。目前,实验室认证认可项目涉及玩具、纺织、仿真饰品、油漆涂层、木制品、一次性卫生用品、皮革等12个大类252个检测项目。
为了提高检测能力和水平,积极开展与兄弟局实验室之间的室间比对,提高检测结果的准确率;参与权威机构组织的能力验证,2010年共报名参加10个能力验证计划(包括13个项目),全部获得满意结果。今年,报名参加3项国际能力验证,全面提升实验室检测能力和水平。
结合形势发展变化,采取“请进来,送出去”方式加大教育培训力度,仅2011年第一季度共派员外出培训11人次。积极组织开展实验室检测技能“比武”,全面加强检测人员业务技能学习,让实验室检测人员百分百参与到“比武”中来,营造出良好的“比、赶、超、帮”技术“比武”氛围。
2010年在浙江检验检疫系统技术“比武”中,义乌局4名参赛人员均取得了满分的好成绩,获得了团体优胜奖,充分展示了义乌局检测人员过硬的业务能力和水平。
内联外合提升综合实力
非洲是义乌小商品出口主要市场之一,近年来输非贸易增长迅速,2010年,义乌局借国家质检总局在义乌召开“发展中国家市场技术法规宣讲会”之际,邀请了来自埃塞俄比亚、肯尼亚等多个非洲国家的质检官员、国内外多家大型检测机构以及检验检疫系统内多名专家,举办“小商品检测技术国际交流会”,就进出口商品贸易法规、检测技术标准等进行讨论与交流,对国际间的合作和交流进行了有益的尝试。
随着义乌外向型经济不断向纵深发展,对国外第三方检测需求量不断提高。为了能让更多企业在“家门口”享受到“国际检测服务”,义乌局秉承“强强联合,互惠互利;优势互补,共同发展;服务经济,服务社会”的原则,先后与“欧陆”、“必维”等国际检测技术公司签订合作备忘录,探索与第三方检测机构合作途径,提升服务发展能力。在给企业提供优质服务的同时,利用国际检测机构专业技能、强大的科研人才队伍,通过检测技术交流、人员交流培训、科研项目合作、检测结果互认以及共建实验室等途径,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全面提升实验室综合实力。
义乌局加强与兄弟局之间的沟通协作,提升检测人员业务技能。此外,引入高等院校的科研信息和人才支持,先后与浙江工业大学、浙江师范大学签订了科技合作协议,共同建立产学研合作研发基地、科技研发中心、合作教育基地以及实习基地等,为实验室发展增添活力。
创新手段提升服务发展能力
义乌局实验室在建立之初,就把服务地方外向型经济发展作为重要目标,不断创新手段和方法,为义乌小商品出口世界把关、提速。随着义乌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正式获国务院审批,义乌局把国家级重点实验室作为贸易改革试点的一项重要配套措施,在提升自身发展水平的同时,不断提升服务发展能力,优化义乌小商品出口环境。
义乌市场外贸依存度高,近年来,随着国外尤其是欧美等发达国家和地区的技术性贸易措施不断增加,国内产品召回事件频频发生,技术门槛已经成为制约商品出口的主要障碍之一。义乌局围绕信息和技术服务重点,专门成立信息研究小组开展科技情报收集工作,刊发《小商品技术壁垒动态》,指导企业防范和应对国外技术性贸易措施,解读产品质量热点敏感问题等知识,及时向企业传递信息,帮助企业提升产品质量。
同时,针对义乌市场产品质量安全现状,义乌局采取了“检测+产品研究”模式,在完成检测任务基础上,对产品不合格项目进行分析研究,最终目的是帮助企业降低产品安全隐患。对大型骨干企业做到周周联系,月月走访,季季分析,实现针对性管理,提升检测有效性。主动要求出口企业检验员进实验室开展为期一月的“一对一”免费培训,提高企业自检自控能力。
组织“碳足迹核算和温室气体管理研讨会”,邀请知名专家授课,为企业解读当前最热门、前沿的有关低碳经济知识,紧密结合低碳经济发展方向,及时为企业提供相关标准和信息,帮助企业了解相关的风险和市场机会,紧跟低碳风向标,引导企业不断改进工艺提升技术水平,实现产品转型升级。
完善内部管理夯实发展基础
义乌局实验室在三年时间实现跨越式发展,在资金投入不断增加、软硬件设施不断完备同时,离不开科学、规范的管理。义乌局实验室在筹建之初就进行高起点规划,按照国家重点实验室要求组建实验室、配备仪器设备、引进相关人才、完善内部管理机制。
按照ISO/IEC17025建立实验室管理体系,并严格按体系文件要求开展各项工作。结合CNAS认证认可工作,积极引入6S(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安全)管理模式,确保实验室检测有效、有序、安全。围绕提高检测水平,狠抓检测整顿工作,从思想认识、检测工作管理、检测制度落实、人员管理、监督管理等五个方面进行全面整顿,着力解决检测管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和检测工作中存在的薄弱环节,提高检测管理工作的规范化、科学化和制度化水平。
全面实施精细化管理,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深入学习反腐案例,强化检测人员的廉政意识,从思想上树立起牢固的廉政防火墙,保证实验室检测工作的公正、公平和严肃性。建立实验室绩效考核办法,建立责任追究机制。
一路挥洒奋斗的汗水,不断拾掇收获的喜悦。义乌局将以义乌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为契机,继续加大“国家小商品检测重点实验室”建设力度,大力实施“科技强检”战略,为义乌检验检疫事业实现跨越式发展、为地方外向型经济可持续发展,再次扬帆起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