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查询网-电话:010-62993931

广东局3项食品科研项目通过成果鉴定

点击数: 【字体: 收藏 打印文章 查看评论
 

  日前,广东检验检疫局承担的3项科研项目顺利通过了国家质检总局、广东省科技厅组织的成果鉴定。这些项目包括国家科技部科技攻关课题《PTX的ELISA HPLC/MS/ MS测定方法研究》、《动物肌肉组织中激素多残留检测技术研究》,以及广东省科技攻关项目《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在食品致病菌等领域中的快速检验应用》。

  《PTX的ELISA HPLC/MS/ MS测定方法研究》项目是国家科技部十五攻关计划课题的子课题。该项成果针对海洋生物岩沙海葵毒素,采用化学及生物化学技术如化学偶联法制备抗原并生产了多克隆抗体,建立了直接ELISA方法,开发了相关的ELISA检验试剂盒,并首次应用高效液相串联电喷雾质谱测定等技术手段,研究建立了PTX的LC/MS/MS检测方法。该项目建立的PTX两种检测方法填补了PTX的免疫学方法和串联质谱方法检验空白,为岩沙海葵毒素的鉴定应用建立了良好基础,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动物肌肉组织中激素多残留检测技术研究》项目也是国家科技部十五攻关计划课题的子课题。该项成果采用快速、稳定的样品提取和净化技术,建立了动物肌肉组织中甾类同化激素多残留LC/MS/MS和GC/MS确证方法。该方法高效、快速、环保,技术指标达到了SN/T0001-1995和残留分析质量控制指南要求。该项目研究内容丰富,研究成果创新点突出;该成果的应用,将为打破进口国设置的技术性贸易壁垒、为国内市场动物肌肉组织中激素残留的监控及检测提供先进的手段,填补了国内技术空白,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在食品致病菌等领域中的快速检验应用》被鉴定委员会评定为本次鉴定会水平最高的科研项目,获得了专家们的高度评价。专家们认为该项目在资金有限、时间紧迫的情况下,圆满完成科研计划,采用荧光定量PCR技术,针对出入境动植物、食品检验检疫及相关行业中急需检测的禽流感病毒、松材线虫、霍乱弧菌、副溶血弧菌、转基因大豆和乙肝病毒等,完成了9套国产实时荧光定量PCR快速检验试剂的开发。

  该项目在具有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荧光定量PCR生产平台上,研制的系列荧光定量PCR快速检验试剂盒具有低成本、高效率、快速准确、操作简便等优点,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和推广价值,对我国的进出口农产品、动植物产品、食品、传染病病原体的检验检疫有重大意义。经在广东省疾病控制中心、广州市疾病控制中心、深圳、珠海和广州检验检疫局的相应实验室中956个样本的实际验证和应用,证明其效果达到国外同类试剂盒的精确度。其中食品致病菌的检测试剂在检验检疫系统外的实验室中获得了较高评价,省、市疾病控制中心均提出尽快生产、推广应用的需求。

  食品安全问题是我国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食品检测技术是食品安全监督把关必需的技术保障和技术壁垒,快速检测技术同国际接轨是我国食品安全十五计划重要内容之一。

  我国食品检测技术能力包括低成本、高效率的检测试剂和设备极度缺乏,随着发达国家技术壁垒的不断强化及检测指标限量的不断降低,我国跟在后面不断更新、购置进口设备和试剂耗材,检测成本已到了难以承受的地步,国内相应检验部门检测手段亟待更新。将先进的荧光定量PCR技术开发成高效率、低成本的国产检测试剂,提供给国内相应检测机构使用,不但能整体提高我国食品检测水平,而且能降低检验成本,达到快速准确把关的要求。

  在科技成果鉴定会上,专家们认为,尽管系统内类似的方法研究很多,但是都没有形成本项目特别具有的产业化基础和可实际推广应用的意义,而本科研成果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建议项目完成单位向国家有关部门尽快申报和建立标准检验方法,以便成果的进一步推广应用和实现产业化。

  本次科研成果鉴定会邀请的专家是国内食品安全专业的著名专家和学者,他们在系统内外均具有很高的知名度,是国内食品安全专业的学术带头人。专家们一致认为,广东检验检疫局承担的3个食品安全专业的科研成果顺利通过成果鉴定,标志着广东检验检疫局在食品安全领域的科研能力和检测技术又迈上了一个新台阶。
作者:刘沛国 胡燕苹 来源:中国国门时报 发布时间:2006年06月06日
相关信息
没有相关内容
用户信息中心
本月排行TOP10
  • 还没有任何项目!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声明  |  管理登录
Copyright ©2010 - 2015 北京中标金质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电话:010-62993931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后屯南路26号专家国际公馆5-20室
备案编号:京公网安备11010802008867号 京ICP备09034504号 新出发京零字第海14036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