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于律己,高度负责”短短的八个字,却道出了国务院领导同志对质检工作的要求与期望,理解这八个字不难,然而知易而行难,要真正达到严于律己、高度负责的层次,质检人更需要积跬步致千里,积小流成江海,从日常一点一滴做起,真正能够日参省乎己,方可做到知明而行。而要达到如斯境界,需经过四个层次的锤炼。
存乎于心,行远自迩。严于律己的第一层次不在“严”,而在“律”。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要实现对自我的严要求,首先便需要自律、自省、自重、自控、自爱。要将上级领导的指示、质检工作的要求、工作开展的规范等一切能把工作做好、做实的因素存乎于心,更要了然于心。在确保做好日常工作的基础上,再要有一腔追寻严格自律的热情,要遵循着求之而后得,为之而后成,积之成后高的精神将一切工作做到位。
目注心凝,矩步规行。这一阶段便在“严”。然而此时的严是外在的严,即严格的法律规范、健全的监督制度、完善的运作流程、齐备的管理体系,通过营造一个外在的严格自律的氛围,确保在各项工作中都能规行矩步。然而在这一层面上,除了要不越雷池之外,更要修身养心,致虚极,守静笃。在严格乃至苛刻的环境中检身自查,注重小节,从小事入手,约束自己,检点自己,利用整个质检大环境的严来涤荡己心,从而实现从外在的严向内在的严的转变。
心无旁骛,令行禁止。此时的“严”便是发自肺腑的严,是见善如不及,见恶如探汤的情怀。此时一切外在自律性的体系对于质检工作的开展已不再是最为重要的,而主导的则是个人习惯性,甚至是融入骨髓的那种对安全虽恶小无不望尽除,对廉政虽涟漪无不避千里,对质量虽无误无不想尽美的行为准则。
众心成城,上行下效。以上的阶段都是对个人严于律已的打造,而质检系统做为一个大家庭,质量风险何止万千,一个人再过努力也无法做全如此多的质量保障工作,国务院领导同志所提出的严于律已的要求也便在于此。这里的“己”并不是生物学上的个人,而是针对整个质检系统的一个群体。为此,“严”则需要从个人升华到团队,由一及众,由此及彼。而此时作为单位的负责人不但要有对己严的心,更要有传播严的智,做到律己以服人,量宽以得人,身先以率人,从而打造出一个“严于律己”的质检队伍。
(作者系东山检验检疫局局长、党组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