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夏天的来临,一年一度的空调大战重新擂响战鼓,各种广告宣传又纷纷登台亮相。在令人眼花缭乱的宣传概念中,节能依然是企业宣传当仁不让的大卖点。
从去年3月开始,市场上销售的空调机身上多了一个小标签。标签上用不同颜色标明了5种不同的能效等级。这个小标签就是中国能效标识。能效标识是表示用能产品能源效率等级性能指标的一种信息标识,可以为消费者购买节能产品提供参考和依据。空调能效等级分为5级,其中1级能效等级最高,也就是能耗低的产品,5级能效等级最低,也就是能耗高的产品。如果空调能效等级低于5级,则为不符合国家标准的产品,不能在市场上销售。通过这个小小的标签,消费者可以知道该空调的能效等级状况,从而做出适合自己的选择。
但据一些消费者反映,目前市场上销售的空调的能效标识存在一些问题,部分不满足能效等级5级的产品,也贴上5级的标识进入市场销售,还有一些产品标高能效等级不准确的情况,一些标有同样能效等级的不同品牌产品,其能效比却相差甚远,根本不在同一范围之内。
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生物能源环境和测量技术所所长滕俊恒认为,之所以存在能效标识不准确的现象,除了个别厂商利用消费者无法检测能耗状况等信息不对称因素,将高能耗产品标识为低能耗产品,误导消费者以外,还有相当一部分企业是由于检测设备的原因,测量不够准确,从而导致能效等级不准确。
据介绍,目前我国能效标识制度采用的是企业自我声明的方式,多数企业采用本身的实验室进行检测,然后到指定机构进行备案后贴相应的能效等级标签。“能效比的确定取决于制冷量的测量,如果制冷量测量不准,会直接导致空调能效等级标注不准确,影响消费者的判断和选择。”
要保证能效标识制度的顺利运行,对空调制冷量的准确计量就显得十分重要。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正在进行的名为“空调器制冷量量值传递体系”研究,是科技部的科技基础条件平台项目,它将为国内空调行业建立一套制冷量计量保证方案,保证空调制冷量量值传递的准确可靠,进而建立一个面向国内空调企业的空调制冷量量值传递系统和服务平台,使各企业之间的测试结果具有可比性,并使相关企业各自完成的空调制冷量测试、测试数据处理和标注产品能效比标识的工作更加具有规范性和可比性。
滕俊恒表示:“我们正在做的就是解决各空调生产商由于各自实验室设备测量不准确而导致的能效比不准确的问题,也就是给他们提供一把测量的‘尺子’,让他们依据这把‘尺子’将测量设备调试准确,从而使空调制冷量的测量拥有准确统一的计量标准。这样,产品节能才能名副其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