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初以来,吉林省白城市质监局围绕着确保人民群众的生活安全健康这一主题,以实施食品市场准入为基础,以健全食品生产企业质量档案为依托,以食品质量安全监管为重点,以食品专项整治为有效载体,积极投入到省、市政府的“食品安全大检查”活动中来,为提高全市食品质量及安全保障水平发挥了重要作用。
彻查底数,完善食品加工企业质量档案
不了解企业的基本情况,实施食品监管将成为一句空话。在对全市食品加工企业的普查、建档工作中,他们举全局之力,进行了地毯式普查。在全省深入开展食品安全“大检查、大排查、大整改”的集中专项行动中,全局干部职工分为5个组,深入全市各乡镇,采取“三进”、“五定”的工作方式,进村、进户、进企业,了解食品生产企业分布情况及质量安全状况,掌握全市食品生产加工企业的总体情况。定区域、定责任、定任务、定部门、定人员,落实分片式定责制,逐级签定责任书。据彻查,目前,全市共有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含小作坊)920家。其中,获得食品生产许可证的有288家,占企业总数的31.3%,持有工商营业执照的食品加工小作坊有632家,占企业总数的68.7%。从食品种类来看,全市的食品生产加工企业主要集中在粮食加工、糕点、肉制品、饮料、调味品等17个种类。在摸清底数的基础上,对全市食品加工企业数量、企业人数、主导产品、年生产能力、持证情况、质量状况等有关情况逐一核查并登记备案,已对全市288户食品加工企业,632户食品加工小作坊建立了质量档案。同时,落实每月、每季度的巡查、回访制度,做到不留盲点、不留死角。
突出重点,实施区域监管责任制
白城市食品生产加工企业数量多、规模小、分布散而偏,而白城市质监局监管人员少、工作任务重、难度大。怎样确保监管的实效呢?该局按照国家质检总局“统一管理、分类监管、重心下移、层级负责”的监管体制要求,建立了食品安全区域监管责任制,采取了分片监管、责任到人、突出监管重点的办法,不断探索完善食品安全长效监管机制。将全市各乡镇分为20个责任区,由该局5个部门分别负责监管。为了强化责任,局机关与各县级局签订《食品安全监管工作责任书》;与全市632家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签订了《食品质量安全承诺书》,引导食品生产小作坊诚信生产、守法经营,自觉加强质量控制,接受社会监督。
由于全市90%以上的食品加工企业为家庭式的小作坊,条件落后,卫生情况较差,产品质量难以保证。为突出重点,确保监管实效,该局按照“既要管好,又要便民”的指导思想,采取了“以帮为主、以罚为辅”的监管方式。根据白城市实际情况,将全市食品企业分为三类,分别监管。一类是证件齐全、生产条件较好、诚信度较高的的较大企业,采取指导扶持为主的监管方式,鼓励他们自己建立符合要求的产品出厂检验实验室,进一步稳定产品质量,如帮扶镇赉金鹤乳业等企业提高产品质量,做强做大;二类是有证件不全、具有一定生产规模的小作坊,采取重点帮助、重点监管的办法,对其生产的产品周期性抽样送检;三类是无证无照的小作坊,经常性地对其产品进行抽检。对连续2次不符合要求的责令停产整改,连续3次抽检不合格的坚决予以取缔。通过突出重点、分类监管,免费为企业“出点子、找问题、指出路”,有效帮扶作坊企业提升质量,使区域监管责任制落到了实处。
食品企业是食品安全第一责任人,为了把企业的食品安全主体责任落实到位,该局做到重心下移、关口前移,将责任延伸到生产经营第一线,落实到生产经营过程的具体环节。他们制定了《食品企业质量安全主体责任》宣传牌280个,免费为企业挂上宣传牌。印刷了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采购查验制度和出厂检验记录制度、食品可追溯制度和食品召回制度等记录薄3000多本,档案盒280个,免费下发给食品企业,要求食品企业把日常生产工作制度落实情况记录在册,并存放在档案盒中,便于监管人员日常监管食品企业落实质量安全责任情况。要求企业确保生产经营的食品符合国家质量安全标准,并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督促企业建立健全了食品安全管理制度,严格执行原料查验、索证索票和全程追溯制度;提高检验检测能力,落实了食品检验合格出厂制度和不合格食品召回制度,切实落实并了食品企业是食品安全第一责任人的职责。
完善网络,增强区域监管的有效性
为保证监管任务的完成,一是各区域监管责任区都落实了省局的“三员”要求,即:监管员、协管员、信息员。在市政府的支持协调下,聘请协管员13名,协助做好辖区内食品安全宣传和监督工作。另在企业和社会上聘请质量信息员230名,收集各种食品质量安全制售假冒伪劣的违法行为线索。该局还形成了区域监管分布图、区域责任人分布图、食品企业分布图和行业分布图,有针对性的加强监管。建立了以乡镇为中心、覆盖全市的食品质量安全监管的“明”、“暗”两个网络,使执法监管目的明确、针对性强,增强了区域监管的有效性,实现了食品质量监管从静态监管向动态监管的转变、从突击监管向长效监管的转变。
保驾护航,打造“服务型”质监形象
质监工作的最终目的是为经济发展保驾护航,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健康发展。为此,白城市质监局在监管中强化了“三种意识”(中心意识、责任意识、自律意识),努力搞好“两大服务”(为白城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为保障全市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安全健康服务),采取“四个服务”(挂牌服务、打捆服务、预约服务、跟踪服务)方式,寓服务于监管中,努力打造“服务型”质监形象。 近年来,该局认真组织做好大米、小麦粉等28大类食品企业生产许可证的受理、现场核查、发证检验和汇总上报工作。组织相关技术人员对食品生产加工企业进行重点扶持,帮助其建立了企业产品标准,加强了计量、标准、质量、特种设备等基础工作,现场指导QS申报、取证的规范和技术要求,使这些企业加强了基础建设,强化了质量意识,明确了技术标准和要求,规范了生产经营行为,受到了企业和社会各界的好评。在帮扶益海嘉里(白城)粮油食品工业有限公司分公司办理大米生产许可证中,从申报到发证全程进行了帮扶,只用七天就取得了生产许可证,受到了企业的称赞。到目前为止,全市有290户企业获得323张食品生产许可证。
加大宣传,营造齐抓共管浓厚氛围
食品质量安全关系到广大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与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如果能发动广大的人民群众共同来关注质量、参与监督,将形成一股强大的社会力量。为此,在食品监管中,白城市质监局非常重视新闻宣传工作,充分发挥报纸、电视、网络等各种新闻每媒体的作用,大力宣传食品质量方面的法律法规、食品监管的最新动态等。针对偏远的乡镇现代信息不发达的现状,采取组织宣传车、印发宣传资料、举办食品安全讲座等形式深入实地广泛宣传,确保宣传面普及每一个乡、每一个村。该局还紧紧围绕“奉献优质产品,构建和谐社会”这一主题,大力开展“质量提升”和“质检邀你看企业,食品安全大家行”宣传教育活动。邀请了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行风监督员、新闻媒体等代表人员观摩企业生产全过程,政协委员、人大代表们观摩后用“亮点凸现”、“耳目一新”等词汇高度评价和肯定了质监部门食品安全工作取得的成绩,肯定了质监部门为推进全市食品安全水平所做的一系列高有成效的监管措施。通过大张旗鼓的宣传活动,有力地营造了全社会都来关心、支持食品安全工作的良好氛围,逐步形成了“食品安全,人人有责;食品监督,齐抓共管”的全民意识。消费者的食品安全得到了有效保障,质监部门监管工作赢得了社会的普遍赞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