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宁德地处福建东部,三面环山,历史上因受交通等条件的影响,属于福建经济欠发达地区。然而,近年来在多方面的努力下,勤劳的闽东人民在“滴水穿石、人一我十、力求先行”的闽东精神鼓舞下,逐步消除制约经济发展的瓶颈,力促多项重大项目落户宁德,为宁德经济腾飞奠定了基础。“十一五”期间,宁德质监人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主动融入服务闽东经济发展大潮中,找准质量监督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着力点和结合点,充分发挥质监部门在“实现海西大跨越”工作中的作用,切实履行职责,转变作风,提高工作效率,真正做到了在服务中监管,在监管中体现服务,谱写了一首“滴水穿石、后发赶超”的新篇章。
深入实施品牌战略
2005年,宁德市获福建名牌产品数量仅16项,在全省排位较后。通过品牌带动,2010年该市获得福建名牌产品数量累计达74项,比2005年增长4.6倍。同时还推动了5家企业申报省级政府质量奖,并积极做好宁德市政府质量奖评选的准备工作。
跨越发展推进标准化工作
“十一五”期间,宁德市质监局主动承担了两个全国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工作组任务。累计完成4项国家标准、4项行业标准、54项地方标准的制定、修订任务。在全省率先开展联盟标准工作,首批4个行业的45家企业进行试点工作。同时,该局出台了《关于加强标准和标准化工作的若干意见》和《宁德市标准化工作资金管理办法》,设立了标准化工作专项资金。初步建立涵盖5个主导产业标准化专家库。为了引导企业标准化升级,该局还推荐1家企业获得省标准化贡献奖,引导10家企业的13项产品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同时该局还全面推进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工作。截至2010年,全市共有5个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是“十五”期间的5倍,有29家专用标志使用权企业。
进一步夯实计量基础性作用
“十一五”期间,该局计量惠民活动成效显著。积极开展计量器具免费检定、减半征收工作,免费减半检定6万多台件计量器具,为企业减免136万元。福鼎市桐城街道办事处率先开展“计量诚信示范社区”创建活动。全市有10家企业通过AA以上测量管理体系认证,31家年耗能5000吨标准煤以上企业100%实行网上直报工作。3家重点用能企业全部实现能源数据集中采集并联网传输。周宁县率先以政府名义出台了《关于加强企业能源计量工作的实施意见》。
有效提升产品质量监管
“十一五”期间,宁德市质监局加大监督检查及证后监管力度。仅2009年就对2818家次企业4013批次产品(不含食品)进行了产品质量监督抽查,2009年全市抽查合格率达89.4%,比2006年提高13个百分点,产品质量监督抽查合格率明显提升。全市未发生系统性和区域性产品质量安全事件。加强机制建设,建立健全质量分析、落实整改、跟踪抽查、问题整治等一系列后处理工作制度,落实整改企业220多家,有效促进了产品质量提高。严格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管理,完善证后监管措施。有效创新监管方式,通过聘用食品安全协管员增强监管力量、推进质监警示进商场活动等,开拓监管新局面,并创新开展食品添加剂管理模式,在食品添加剂使用管理上做到“一本证、两承诺、三上墙、四个专”,该做法得到福建省局的肯定。
持续深化特种设备安全监察
“十一五”期间,宁德市共有各类特种设备7983台件,同比2005年增长368%;通过建立特种设备安全考核责任制,落实安全监察机构和检验机构责任,促进特种设备生产及使用单位落实安全主体责任,有效推行特种设备重点使用单位安全主体责任承诺制。健全安全监察网络,在全市乡镇(街道)聘请兼职安全协管员155名。
多举措提高社会质量安全意识
“十一五”期间,宁德市质监局共在省、市级以上媒体刊发质监系统新闻3300多篇次。邀请主流新闻媒体开展主题采风活动,营造人人关心质量安全的社会氛围;构建新闻发布平台,举行“联盟标志”新闻发布会。在全省率先举行协管员知识竞赛,达到协管员与质监部门互动的效果。积极开展质量安全“三进”活动(质量安全进机关、进校园、进企业);在宁德市蕉城区德育学校成立了质量和安全教育基地,设立展室,培训专门的质量安全宣传讲解员,对学生进行质量安全知识讲解。预计每年有4万名学生参观,接受教育;召开132场质监知识宣传贯彻培训会,共有企业管理人员1万多人次参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