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查询网-电话:010-62993931

出门不想带筷子

点击数: 【字体: 收藏 打印文章 查看评论
 


  到外面餐馆吃顿饭,却被要求带上全套“行头”——这是为什么?近日某媒体提议,食客去饭馆吃饭,最好自带碗筷。许多人都曾遭遇这一幕:落座后,第一眼会被餐桌上一套塑封的餐具所吸引,只见上面印着一行字——“本餐具为消毒餐具,如使用请付费一元。”里面有一只碗、一个茶杯、一个碟子、一叠纸巾和一双筷子。如果顾客要求服务员提供免费餐具,很可能遭到拒绝。假如坚持索要,服务员会极为勉强地拿来一副普通碗筷,但不敢保证是干净的。所以说,如果您不想自己掏钱买消毒碗筷,又担心普通碗筷不够卫生,那么就请您自带“装备”吧。

  几年之前,沿海一些城市的白领养成一个奇怪习惯——中午到餐馆就餐时自带炒菜油。珠海的白领丽人罗宁中午到一家餐馆就餐。只见她径直走进餐馆后厨,拿出随身携带的一小壶油,叮嘱厨师炒菜使用她带来的油。据了解,一些餐饮场所尤其是大排档为节约成本,在不法加工点购买散装油。于是,那些重复使用的油炸油、猪肉下脚料、病死猪榨出的不洁猪油等劣质油就这样流入餐馆。瞧瞧,食品安全的魔影,把罗小姐们逼进了死角。真怕有一天,顾客携带自己采购的蔬菜、鱼肉等原材料进门,那样会把大小餐馆逼成了“加工点”。

  还有人建议,餐后打包最好自带饭盒。有关专家介绍,长期使用劣质餐盒的行为相当于“吸毒”。根据检测结果,那些不合格的一次性饭盒在制造过程中,溶解在乙酸和正己烷溶液中的物质包括工业碳酸钙和工业石蜡中的部分致癌成分,也就成为被我们所“吃掉”的饭盒的成分。那么,我们不妨就餐时带上几个安全饭盒。

  其实,现实中并没多少人喜爱这种“自助式消费”,之所以出门啰里啰唆地“披挂上阵”,只是出于自身保护和对消费环境的担忧。平时,大家不断能听到好心的忠告:到菜市场买菜,消费者最好带上弹簧秤,有条件的还可携带简易的检测仪,以便随时检测农药化肥残存量;出门旅游,还没出门呢,游兴就丢了一半。因为“有关人士”一遍遍提醒游客:要当心黑导游、黑商户、黑景点,以免吃亏上当。更有专家和“业内人士”到处讲授揭穿骗术和造假的伎俩,听得广大听众后脊梁直冒冷汗。种种现象,似乎都在传达一种令人沮丧的信息:职能部门对那些违法之徒束手无策,只剩下给老百姓打“预防针”的本事。

  其实,腰包鼓鼓的公众要求非常之简单:请为我们打造一个安全舒适的消费环境,起码筷子是干净的,食用油是干净的,景点是安全的,商场是太平的,一切都是让人放心的。如果连这些都做不到,“拉动市场、促进消费”就等于一句大空话,因为在一个缺乏安全感的消费环境里,消费者的心情和购买力都会大打折扣。再说了,难道这就是消费者应有的形象——只见他们揣着筷子,提着食用油,挎着塑料饭盒,举着“我要开发票”的牌子。不光浑身上下丁零当啷的,神情也是慌慌张张的,哪里还有半点斯文和享受可言!

作者:林鸣 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 发布时间:2010年12月25日
相关信息
没有相关内容
用户信息中心
本月排行TOP10
  • 还没有任何项目!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声明  |  管理登录
Copyright ©2010 - 2015 北京中标金质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电话:010-62993931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后屯南路26号专家国际公馆5-20室
备案编号:京公网安备11010802008867号 京ICP备09034504号 新出发京零字第海14036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