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查询网-电话:010-62993931

鲅鱼圈检验检疫局服务辽宁沿海经济带建设综述

点击数: 【字体: 收藏 打印文章 查看评论
 


  “辽宁要转过身来,面向大海,背靠腹地,构建开放与发展的新格局。”2005年,时任辽宁省委书记、现任国务院副总理的李克强一段铿锵有力的话语。很快,辽宁省委、省政府决定,辽宁在今后一个时期,以省内沿黄海和渤海的5个重点发展区域和一条贯通全省海岸线的滨海公路建设为核心,实施辽宁沿海经济带开发开放战略。

  华丽转身的4年之后,2009年7月1日,在温家宝总理主持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辽宁沿海经济带建设又从一个地方的重大决策,升华为中央的重大决策:会议中讨论并原则通过《辽宁沿海经济带发展规划》。

  人们都把关注的目光投向振兴中的辽宁老工业基地,它依托大连、丹东、锦州、营口、盘锦、葫芦岛和朝阳7个市的重点区域,又打开了一扇走向世界的新大门,沿海经济带的“引擎”作用日益突出。

  面对崭新的蓝图,面对难得的历史机遇,国家质检总局应时而动,2010年10月29日与辽宁省政府签署了《关于推动辽宁沿海经济带建设 促进辽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合作备忘录》。辽宁检验检疫局也以敏锐的战略眼光,创造性地提出了打造检验检疫服务链的“一揽子”措施,力争做地方经济发展的“助推器”。

  建设辽宁沿海经济带的热潮一浪接一浪,身处其中的鲅鱼圈检验检疫局落实上级部门的部署,寻找将检验检疫工作纳入地方党委和政府工作平台的切入点和结合点,研究与辖区有关的辽宁沿海经济带相关发展规划和配套政策,为区域发展再添腾飞之翼。

  落实精神掀高潮

  在辽宁沿海经济带布局中,鲅鱼圈地位独特——继2010年4月6日国家发改委批复“沈阳经济区”为国家新型工业化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后,这里成为两大国家级战略唯一叠加区域。

  这一方面给鲅鱼圈带来了新希望和机遇,另一方面也为检验检疫部门充分发挥促进和保障作用、促进地方经济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做到不辱使命?秘诀只有一个:就是干劲要更强、士气要更高、信心要更坚。

  2010年9月14日,初秋的辽东半岛天意微寒,鲅鱼圈检验检疫局(以下简称鲅鱼圈局)三楼会议室却气氛热烈,局党组会正在这里召开。“我们要围绕‘提升质量安全水平、服务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这一主线,在严把国门的前提下做到主动服务、热情服务、创新服务。”局长曹德勇的话掷地有声,为该局深入学习贯彻辽宁检验检疫局前一天召开的“支持辽宁沿海经济带建设打造检验检疫服务链座谈会暨新闻发布会”精神指明了方向,掀起该局服务辽宁沿海经济带建设新一轮高潮。

  会上,结合辖区经济发展实际情况和现有重点发展区域的实际需求,鲅鱼圈局成立了“服务辽宁沿海经济带建设检验检疫工作领导小组”,局长曹德勇亲自挂帅。第二天,他就和纪检组长李世兴、副局长王大力、刘保隆、于效群等党组“一班人”带队组成专题调研组,分别深入进出口企业,走访地方政府及相关部门,搞调研,征意见,定方案。

  9月16日,曹德勇带领相关业务科室走访了营口盛远鲜果经贸有限公司,营口市鲅鱼圈区熊岳天兴果蔬有限公司,营口市金海港制衣有限公司,营口海洋食品有限公司、营口新港集铁物流有限公司等5家企业;10月中旬,刘保隆带领有关部门人员到仙人岛能源化工区管委会了解园区企业情况……每位党组成员每到一处,都一遍又一遍地向企业及港口部门宣讲辽宁检验检疫局打造检验检疫服务链支持辽宁沿海经济带建设十六条措施,并就打造政策扶持链、通关便捷链、质量安全链和信息支持链征求意见建议,现场为企业答疑解惑。

  通过对近年来出台的一系列政策措施进行系统梳理、认真研究相关法律法规,以辽宁检验检疫局的十六条“一揽子”措施为依据,鲅鱼圈局研究制定了深度整合检验检疫政策、通关、技术、信息资源,打造检验检疫服务链、支持沿海经济带建设的14条措施。

  政策扶持方面,严格落实国家质检总局关于减免农产品和部分商品检验检疫费的文件规定;继续加大出口工业品企业分类管理工作力度,对所辖58家出口工业产品企业实施分类管理;积极落实辖区“绿色通道、出口免验”工作。

  通关便捷方面,继续实施“5+1”工作制、“365天均可工作”、全天候24小时无假日预约服务等措施。将船舶的卫生检疫与卫生监督两项工作合二为一,为每艘船舶节省1~2小时;实行“一机双屏+疑似包裹开包查验”的检疫查验模式,提高检出率和准确率;积极推进辖区内符合条件的企业实验室备案,在法律法规、标准、认证、检测、信息等方面为企业提供多元化技术服务。

  质量安全方面,与地方政府和出口企业密切配合,分别在营口港保税物流中心、仙人岛能源化工区、鹊鸣湖科技产业园等重点发展区域内设立检验检疫工作小组,由分管副局长担任工作小组组长,实行“一企一策”、“一区一组”,将服务送到每一个园区、每一个重点企业。同时,将各重点发展区域内的重点工程、重点项目和重点企业列为“局长工程”;大力推进出口农产品安全示范区建设和出口基地的GAP认证,积极扶持名优农产品、水产品生产企业做大做强。

  信息支持方面,主动与地方政府、外贸企业建立沟通机制,根据所掌握的国内外政策法规等情况,每月以简报形式将进出口商品质量、食品安全、疫病疫情、口岸公共突发事件等综合信息向营口市委、市政府、市人大、盖州市政府、鲅鱼圈区政府报告。建立“检企”联系机制,面对面为外贸企业开展培训和指导,把服务延伸到生产过程中去。

  伴随辽宁沿海经济带大发展的气势、大发展的机遇、大发展的局面,鲅鱼圈局在凸显作为的快车道上勇往直前。

  其中,进口原油品质检验费标准由货物总值的1.5‰调整为每吨0.10元,仅此一项,今年前10个月就为企业节省检验费约1900万元。1月到9月,共检验检疫出境水果蔬菜729批,总货值2089万美元。帮扶首家出口蔬菜生产加工企业和种植基地获得供港澳通行证,今年将有100多吨西兰花出口香港。

  创新奉献有作为

  帮助鲅鱼圈港获得国家进境肉类产品指定口岸资格;开通“国际航行船舶电子监管系统”缩短靠港船舶待检时间1小时;对出口化妆品检验检疫提前检测生产原料、全天候实施生产过程监管,卫生检疫流程时限由7天缩短为3天……在服务辽宁沿海经济带建设的热潮中,鲅鱼圈检验检疫人实实在在地奋斗、创新、奉献着。

  海蜇是鲅鱼圈最具特色的水产品之一。近年来,凭借良好的环境优势及政策引导,海蜇加工产业得到快速发展,出口额连年增长。2007年出口2491吨,货值583万美元;2008年出口2763吨,货值875万美元,同比分别增长29.5%和67.1%。海蜇出口量已经占鲅鱼圈水产品出口量的52%,占全省海蜇出口量的75%,甚至占全国海蜇出口量的50%以上。但同时存在的出口企业规模小、产品档次低、输入国技术性贸易措施不断等问题,导致海蜇出口量不足产量的20%。

  为更好地促进海蜇产品出口,鲅鱼圈局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动态把握出口风险,采取了多项措施。

  ——抓源头控制,提出原辅料监控核销机制,根据海蜇的生物习性和特点,对海蜇生长水域、入海口环境污染以及新鲜海蜇原料进行监测,对盐矾等加工辅料、加工用水严格监管。

  ——抓技术扶持,大力帮扶企业提高管理水平和产品档次,提高企业应对国外技术性贸易措施能力,鼓励更多条件成熟企业实施出口注册登记。

  ——抓全程监管,对企业生产从海洋到餐桌全程监管,邀请地方政府相关部门参与合作,确保海蜇产品质量安全,创新海蜇出口检验检疫新模式。

  ——抓风险评估,鲅鱼圈局对辽东湾海蜇及其生长海域有毒有害物质进行了连续4年的监测,获得大量第一手资料。依据风评结果合理设置出口海蜇检测项目,降低企业出口成本,规避境外检验检疫风险,加快验放通关速度。

  一系列卓有成效的举措,促进了这一当地传统食品质量的提升。目前,鲅鱼圈已有海蜇出口登记注册企业13家,年加工能力3000吨以上。截至目前,在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仍然出口海蜇2038吨,707万美元,产品远销韩国、日本、美国、欧盟等17个国家和地区。

  鲅鱼圈检验检疫人用实际行动证明,服务辽宁沿海经济带建设,他们的新思路、新机制、新举措正在结出硕果。

  水果出口是鲅鱼圈地区农产品龙头项目。在大棚果产区,日光大棚密密麻麻,接连成片,可以说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各自为战,条件不一。为提高水果质量增加出口品种和数量,鲅鱼圈局在全省首开对大棚水果的注册工作,帮助企业建立产品溯源体系,并针对俄罗斯是近年来该地区最大的水果进口国,与输俄水果的主要口岸局黑河、绥芬河、东宁等检验检疫局联合,开辟了输俄水果的“绿色通道”,通过“产检协作”,实现了水果从种植、采收、加工、包装到出口全过程安全卫生质量监控。目前,该局辖区共有出口水果包装厂23家,出口备案果园115个、13万亩,出口水果品种主要有苹果、桃、李子、葡萄等。今年1至10月,共检验检疫出口水果645批次、24316.81吨,货值1501.6万美元。鲅鱼圈地区的水果种植及加工已经形成特有的品牌效应。

  原油是国家如今乃至未来很多年进口的大宗货种,货值高、量大。针对营口港仙人岛原油码头的原油进口量明显加大,而且中联油的进口油为保税油,内销后分批次报关核销,整船进口后后续工作较多等情况,2010年9月中旬,鲅鱼圈局积极响应落实辽宁检验检疫局发布的16项措施,启动原油风险控制机制,并与营口港第五公司签署备忘录,通过实地查勘、跟踪油品,月底盘库、延伸服务,严格管理、强化安全等措施,既避免不同品质的原油混油,确保仙人岛油品码头的万无一失,又加快卸货速度,帮助企业解决难题。

  “为进一步支持和配合仙人岛30万吨级原油码头的建设和发展,扶持营口地区水果产品出口,我们正在筹建石油化工产品实验室,申报建设国家级进出口水果检验检疫重点实验室。”李世兴如是介绍。据了解,根据营口港和鞍钢新钢厂的需要,鲅鱼圈局已筹建完毕金属及金属材料国家级重点实验室,11月份国家质检总局近期将组织验收。

  依托抓手为远征

  2010年,营口港吞吐量将突破两亿吨,位居全世界第三十五位,成为我国第九大口岸。港口在迅猛发展,鲅鱼圈局的检验人员却没有增加,他们靠着和谐的团队精神、365天上岗、24小时全天候服务的理念,以船舶动态为时间表,克服人员少、任务重、难题多等困难,用心打造高效、优质、和谐的通关环境。在春风里,在三伏天,在秋雨中,在严冬下,鲅鱼圈局检验检疫人的身影留在了一个个二十几米高的岸罐上,足迹印在了一艘艘的船舶上。

  围绕辽宁沿海经济带建设,鲅鱼圈局以“创先争优”活动为抓手,以精神文明建设为平台,锻造坚强有力的队伍,不断提升把关服务的能力和水平。

  “2000年以来,我局连续6年被评为省级文明单位,连续4年被评为省级文明单位标兵,2009年1月被评为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单位,该年辽宁检验检疫系统表彰10个集体项目,我局有8项获得表彰……”每每说起这些,鲅鱼圈检验检疫人总是备感自豪。这些荣誉,既是对他们的肯定与鼓励,也是他们更好地服务辽宁沿海经济带建设的基础。

  通过在党支部和党员中开展破纪录金牌活动,在通关效率、办事效率、检验检疫准确性上下工夫,为企业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通过在全局开展练内功,为外贸单位提供超前式服务;通过在党员和职工中开展“做一件好事,解决一个难题,献上一个计策”活动,为外贸单位排忧解难;通过广泛协作,形成服务外向型经济发展的合力……鲅鱼圈局的“创先争优”活动有声有色,服务辽宁沿海经济带建设的工作也更上一层楼。

  目前,鲅鱼圈局与鲅鱼圈海关签订了合作协议,利用双方信息、技术等资源,紧密配合、协同把关,达到维护国家利益、提升口岸通关效率、促进地方外向型经济发展的目的。与营口检验检疫局、营口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分别签订了合作协议,按照“紧密配合、互相支持、协同发展”的原则,通过整合资源、集中力量,充分发挥检验检疫和技术监督在生产领域和进出口领域的监管职能,实现优势互补,提高依法行政、诚信服务、监管工作的有效性和水平。此外,还与鞍钢国际货运代理有限公司签订了检企合作协议,发挥检验检疫职能作用,促进鞍钢鲅鱼圈新厂又好又快发展。

  “下一步,我们还将与辖区政府及相关部门签订合作协议,通过‘关检’协作、‘检检’协作、‘检企’协作、‘政检’协作、‘质检’协作这五种协作模式,做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信息互通,搭建全方位为企业服务的平台,全力助推沿海经济带建设。”曹德勇显得踌躇满志。

  莫畏途艰时日远,鸡鸣林角现晨曦。鲅鱼圈港惊涛拍岸,辽宁沿海经济带开发建设大潮涌起。鲅鱼圈检验检疫人积极抢抓国家战略机遇,站在新的更高起点上,以更加宽阔的眼界和务实的举措,在倾力打造沿海经济带检验检疫服务链的征途上稳健前行。

作者:孙霞云 赵立仁 来源:中国国门时报 发布时间:2010年11月17日
相关信息
没有相关内容
用户信息中心
本月排行TOP10
  • 还没有任何项目!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声明  |  管理登录
Copyright ©2010 - 2015 北京中标金质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电话:010-62993931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后屯南路26号专家国际公馆5-20室
备案编号:京公网安备11010802008867号 京ICP备09034504号 新出发京零字第海14036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