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牌是高质量、高信誉度、高市场占有率、高经济效益的集中表率,也是一个城市乃至一个国家经济、科技、文化等综合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一个地区能否创出名牌,做强名牌,形成名牌群体,是该地区经济综合实力的重要指标。”河南省洛阳市市长郭洪昌开门见山地告诉记者:“实施名牌战略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调整经济结构的必然选择,打造工业强市必须要依托名牌战略。”
郭洪昌坦言,洛阳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工业城市,在发展过程中面临产业结构不尽合理、经济增长质量有待提高等一系列问题。但是,洛阳市委市政府已经正视到这些问题,正在采取措施加以解决。目前,洛阳正处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实现“工业强市”目标的关键时期,品牌战略的实施关系着全市经济的健康、快速发展。从2004年以来,洛阳在深入开展质量立市活动的基础上,大力实施名牌战略,经过几年来的不断完善,逐渐形成了“大力巩固传统行业优势品牌、着力培育产业集群领军品牌、精心打造科研院所知名品牌、积极唱响河洛文化旅游品牌”为主要内容的品牌战略推进体系,提高了洛阳总体质量水平,提升了洛阳整体竞争力和城市品位,成为“工业强市”战略目标早日实现的助推器。
据郭洪昌介绍,目前,洛阳市共拥有中国名牌产品10个,占河南省的16%;省名牌产品45个,省优质产品75个,名优产品数量居全省第二;获得中国驰名商标5个,河南省著名商标73个,涌现出了洛玻牌浮法玻璃、东方红大中型拖拉机、九都牌唐三彩等一批中国名牌产品,以及东方红、大阳、花都、杜康、洛玻等驰名商标。2009年,该市名牌产品、驰名商标生产企业共实现工业增加值498.7亿元、销售收入1439亿元、利税105.7亿元。
“推进名牌战略不能只喊口号,要有扎扎实实的推进措施。”郭洪昌说,洛阳市品牌战略实施6年以来,根据洛阳实际,创新工作方式,做到了3个结合:一是把政府引导与企业主体相结合。通过设立洛阳市市长质量奖,出台争创名牌奖励办法,将名牌产品、地理标志保护产品、驰名商标、自主创新产品优先列入政府采购目录,加强对自主品牌的保护和宣传等举措,使企业充分认识到品牌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集中体现。二是把实施产品名牌与名牌产业发展相结合。将争创名牌从传统优势行业延伸到产业集群、科研机构及旅游文化等多个领域,着力六大产业和17个产业集聚区的品牌建设,实现产品名牌到名牌产业的跨越。三是把标准创新与提高品牌附加值相结合。动员组织企业、科研院所制定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参与标准化活动。
“名牌战略实施的空间还很大,任务还很重,需要我们坚持不懈地推进。”谈及今后的名牌战略工作,郭洪昌表示,到2015年,洛阳要再争创中国名牌产品5个,使中国名牌总数达到12个;争创河南名牌产品30个,总数达到80个。
城市名片
洛阳市位于河南省西部,横跨黄河中游两岸,素有“九朝古都”之称谓,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历史文化名城和著名古都。洛阳经济资源富集,工业、科技实力雄厚,是中西部重要的工业城市,是以先进制造业基地为依托,机械制造、冶金建材、石油化工、煤电铝、钨钼钛、硅材料等产业为支撑的重要工业基地。经过多年发展,该市逐步形成“石化产业集聚区”、“先进制造业集聚区”等具有特色主导产业和领军品牌的产业集聚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