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有“松辽明珠”之称的吉林省辽河垦区,有这样一个地方:贫瘠的土地无法像附近的黑土一样结出沉甸甸的麦穗,沙化的土壤也让水稻的栽种成了奢望,这里就是辽河垦区的孤家子镇。面对这样残酷的自然条件,勤劳朴实的孤家子人另辟蹊径,在这片沙土上种植适应干旱的花生,建立起自己的花生生产加工企业——吉林省辽河农产品加工有限公司。然而,当企业雄心勃勃进军国际市场时,他们意想不到的重重困难接踵而至,让企业上下一筹莫展。
掀开花生出口新篇
当辽河农产品加工有限公司把眼光转向利润丰厚的国际市场时,他们发现国际市场严格的准入制度、高标准的质量要求、已经成形的山东企业的垄断地位,都把他们这家小小的农产品加工企业拦在国际市场大门之外。当企业面对这样的出口困境,一筹莫展的时候,年初来自吉林检验检疫局植检处一份帮扶协议给企业带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春风春雨般的承诺在协议签订后的几个月内化成了吉林检验检疫局植检处工作人员一个个具体的行动。
签订帮扶协议之后,吉林检验检疫局植检处处长张宏业说:“帮助企业不断完善质量安全管理,从根本上提高企业管理水平,是企业走向国际市场、出口创汇的根本保障。”植检处工作人员立即行动起来,具体负责该企业的粮谷科相关工作人员马上投入到帮助企业建章立制的紧张工作中。现在,辽河农产品加工有限公司已经根据国家质检总局发布的《出口花生质量安全控制要求》,建立起完善的出口花生质量追溯体系、黄曲霉毒素控制体系及花生质量档案。这一系列体系制度的确立,从根本上改变了企业落后的管理模式,为企业进军国际市场做好制度上的准备。
打造出口花生强企
“有吉林检验检疫局为我们的花生出口保驾护航,我们才有了进军国际市场的底气!”这句话是辽河农产品加工有限公司王经理的肺腑之言。花生是出口产品中的高风险产品,如何对企业进行监管,降低企业出口风险是一个国际性的难题。植检处工作人员结合辽河农产品加工有限公司自身特点,为企业量身打造了三个监管方法,努力把该企业打造成出口强势企业。
从源头上加强花生种植基地管理,引导企业推进“公司+合作组织+标准化”生产模式,形成完整的基地管理体系,实现花生的科学化、规范化、标准化、集约化种植。
抓好监管、检测环节,从原料收购、生产、加工、仓储、运输等环节逐一排查影响因素,提高产品质量;加大实验室检测力度,增加原料普查和黄曲霉毒素检测次数。目前,该企业实验室已经引进购进黄曲霉毒素检测仪器,确保出口花生产品质量。
抓好溯源环节,保证从抽样、实验室检测、到样品留存每个环节都做到记录详细,一旦发生问题,便于追踪溯源。
让种植户走上富裕路
“长期以来,我省多数花生产品出口一直依赖山东,我们要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主动帮扶出口花生企业,让我省花生出口从‘间接出口’变‘直接出口’,让上百万花生种植户走上富裕的康庄大道!”这是吉林检验检疫局植检处处长张宏业在签订帮扶协议时振奋人心的宣言。
花生中黄曲霉毒素及农药残留超标现象是出口花生面临最重要的问题。吉林省是花生生长的“黄金带”,土壤、气候条件适合花生生长,不含黄曲霉毒素。凭借这一优势,在我国商品出口形势严峻的大环境下,辽河农产品加工有限公司的出口花生没有受到影响。面对这样的发展良机,吉林检验检疫局植检处工作人员及时向企业提供国外的相关信息和标准,加班加点为企业服务,保证企业产品在最快的时间通关、出口,想尽一切办法支持企业扩大出口。
时光飞逝,从4月28日植检处与辽河农产品加工有限公司签订帮扶协议到现在,已经5个多月时间了。其间,检企双方倾力合作,企业管理水平稳步提高,出口势头稳步推进。
如今,这片原本荒芜的沙土地正在成为当地农民致富的试金石,成为当地经济一个新的增长点,人们似乎看到了,在这贫瘠土地上正有一朵“富贵花”悄悄绽放。现在,吉林检验检疫局植检处的工作人员依旧奔波在这片沙土上,用自己的心血和汗水浇灌这朵“富贵花”,让这里的人民在收获的季节拥有最丰厚的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