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查询网-电话:010-62993931

山东检验检疫局大力加强科技工作纪实

点击数: 【字体: 收藏 打印文章 查看评论
 


  “十一五”以来,山东检验检疫局在国家质检总局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科技兴检、人才强检”方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科技创新为主线,紧密联系工作实际,大力加强科技工作,科研水平不断提升,科技实力明显增强,支撑和保障作用得到有效发挥。

  近五年来,山东局共获得科技部、国家质检总局、山东省等科研立项744项。完成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制(修)订任务241项。在2007年和2009年质检系统“科技兴检奖”评奖中,山东局主持的科研成果获奖项目数分别为18项和11项,获奖数量位居直属局前列。在国家质检总局2008年度“优秀科技论文奖”评选中,共有17篇论文获奖,获奖数量位居直属局第二名。2009年在全国率先完成《猪A型流感病毒焦磷酸盐测序检测方法》的研究,并形成国标。由山东局主持制订的GB19269.1-2003《公路运输危险货物包装检验安全规范通则》等3项标准获得2009年度“中国标准创新贡献奖”。在2008年奥运服务保障工作中,山东局被北京奥组委和青岛市委、市政府联合授予“青岛奥帆赛残奥帆赛特别荣誉单位”,被科技部授予“科技奥运先进集体”。

坚强的基石 有力的保障

——山东检验检疫局大力加强科技工作纪实

  加强检测把关 发挥科技工作保障力

  按照山东进出口产品特点,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已建设成“以山东检验检疫技术中心和山东国际旅行卫生保健中心为核心、以分中心和重点实验室为基础、以常规实验室为补充”的三级实验室网络体系结构,覆盖全省进出口产品的检测。目前,山东局拥有国家检测重点实验室24个,列全国直属局前列,专业领域覆盖食品、化矿金、机电、轻工、纺织、动物检疫、植物检疫、危险品包装等专业。同时,还根据山东的产业格局和进出口贸易特点,建立了一批具有山东特色的实验室,在食品安全、生物毒素、禽流感、马病、陶瓷、建筑及装饰装修材料、轮胎、棉花等专业领域建设的特色实验室,在系统内甚至全国享有较高的声誉。

  山东局实验室技术先进,实力雄厚。检测仪器设备达到6604台套,价值5.3亿元人民币,50万元以上大型仪器设备达206台套。拥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830余人,硕士以上学历203人,中级以上职称198人,其中总局优秀中青年专家3人,山东局学科带头人17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0人。全省实验室均取得CNAS国家认可和计量认证;3个实验室获得能力验证提供者资质认可。2个实验室获得澳大利亚NATA认可,6个实验室获得韩国食药厅“国外公认检测机构”认可,4个实验室取得我国有机食品检测机构资质。山东局实验室现已发展成为具备雄厚实力的质量安全检测服务机构,成为保护消费者,保护产品和企业品牌不可或缺的可靠力量。

  积极开展检测工作整顿,对全省系统自查发现的问题均认真深入地分析原因,研究制定整改措施,并对整改落实情况进行实时跟踪验证,不走过场,使整顿工作收到实实在在的效果。同时,对各项管理制度也进行了全面的梳理。共制定、修改、完善全省层面制度6项,各分支局共制定各项制度53项,修订和完善制度83项,切实提高了检测管理工作的规范化、科学化和制度化水平。

  全省系统还开展了有针对性的培训141项,涉及元素检测、保健中心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进境食品检验检疫、进口化妆品检验、兽药残留检测等方面,共计培训1872人次;开展微生物检测新标准、食品化学检测新版标准、棉花检测、理化检测数据处理、液质操作等考核103项,共计考核1485人次;组织大米粉中有机磷残留量的测定、生铸铁化学成分分析、禽流感病毒H5亚型核酸检测、菜豆象检疫鉴定、食品微生物学等能力验证121项次,组织甲胺磷、毒死蜱、二嗪农、铅、镉、汞、砷等比对109项次,目前反馈的结果均为满意(151项次),全面提升了检测人员的检测技术和实验室检测质量控制能力。

  积极开展“实验室开放”集中展示月活动,期间,组织了专家现场咨询答疑、观摩现场测试、向个人消费者提供优惠检测服务等现场互动活动;举办了“食品安全检测仪器”、“汽车燃料的正确使用及使用中的常见问题”等知识讲座及座谈;并在门户网站开辟“实验室开放”活动专栏,邀请局长和分管副局长参加在线访谈,推介各级实验室的分布情况、检测实力、开放计划和活动报道。

  加快成果转化 挖掘科技工作原动力

  近年来,山东局积极探索科技成果示范推广的新机制、新思路、新模式,全面加速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加快科技成果向检验检疫一线服务的转化,切实加强科技成果推广示范工作,不断扩大成果推广应用范围,充分发挥重大、典型科研成果转化的引领支撑作用。

  由山东局主持承担的国家质检总局课题《面向出口的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区域化管理体系建设及实施》的研究成果率先探索建立大质量工作机制,首次采用“政府主导、国检指导、龙头带动、部门联动、全民行动”的“两导三动”基本模式,按照“政府领导是保证、区域基地建设是基础,抓好农业化学投入品是关键,提高全员素质是根本,产品安全是目标”的原则,建立了政府、部门协调控制;质量安全追溯控制等八个管理体系,通过八个体系的有效运行,形成了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综合管理新机制。在此科研理论的指导下,目前已在山东潍坊、威海、烟台3个地级市全部县市区和其他14个地市共计54个县市全面推广示范区建设,该项目成果在全省推广后从根本上规范了区域内农业化学投入品的生产、经销与使用管理,彻底解决出口食品农产品的农药与兽药残留问题,有效解决了影响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社会大环境问题,实现了山东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的全面提高。2009年,在国际金融危机的背景下,全省54个实施示范区的县市区食品农产品出口达到94亿美元,不降反增,占全省食品、农产品出口总值的71.8%。

  由山东局主持承担的《出口禽肉产品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研究成果建立了包括“种鸡饲养管理模式”等在内的4种标准化生产、养殖模式和“家禽养殖体系”等6大安全卫生质量体系以及“复合定量RT-PCR检测禽流感新城疫病毒”等5大类26项检测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获得国家质检总局科技兴检一等奖,有力地保证了出口禽肉质量。2009年,全省出口禽肉制品4.38亿美元,占全国的33%,产生巨大经济效益。该成果在我国禽肉及相关动物产品安全卫生质量控制的应用、推广方面具有良好的示范作用。

  打破技术壁垒 提升科技工作支撑力

  积极应对日本“肯定列表制度”。2006年,日本开始实施极为苛刻的“肯定列表制度”,严重阻碍山东食品农产品出口。为及时应对日本“肯定列表制度”带来的技术壁垒,山东局成立攻关技术研究小组,迅速开展了300余项农药残留检测项目,在较短的时间内,使用气质联用和串联液质等先进仪器用于检测方法研究和开发,共完成九个快速高效检测方法,其中建立气质联用仪同时检测55种、62种、210种农药多残留检测方法和串联液质检测69种农药等四个多残留检测方法;建立了气相检测有机磷和有机氯、菊酯类残留共42个检测项目两个检测方法;建立了液相检测地克珠利、多菌灵、甲基托布津等残留三个检测方法,为“肯定列表”实施后山东食品农产品出口日本不降反增打下坚实的基础。

  积极应对出口食品中“瘦肉精”事件。2009年4月,韩国、日本分别在我输韩牛肉产品和猪肉产品中检出盐酸克伦特罗(瘦肉精),对我国出口贸易和声誉造成严重影响。接到相关信息后,山东局立即开展“瘦肉精”检测方法试验,迅速完成满足日韩要求最低执行限量为0.05微克/千克(PPb)的检测方法,建立了新的检验检疫行业标准《出口动物源食品中克伦特罗、莱克多巴胺、沙丁胺醇和特布他林残留量的测定 液相色谱-质谱/质谱法》。2009年7月,国家质检总局在山东组织召开了全国食品中盐酸克伦特罗检测技术培训班,全国检验检疫系统共计17局,23名实验室检测人员参加了培训,有效解决了全国出口畜禽肉中盐酸克伦特罗检测的急需问题。

  积极应对出口欧盟禽肉制品“莫西菌素”预警事件。2009年12月,欧盟发布预警通报,我国出口欧盟的熟制鸭肉中检出莫西菌素。山东局立即启动应急处置机制,成立科技攻关小组,48小时内迅速建立莫西菌素的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检测方法,对出口产品留样检测结果均为阴性。及时向欧盟要求仲裁检测。经欧盟连续复检、最终仲裁检测,检测结果也均为阴性。2010年3月欧盟正式撤回原熟制禽肉产品中检测莫西菌素的预警,同时解除对封存产品的禁令,允许继续销售。这是我国首例出口食品对欧盟预警的成功反诉。

  服务经济发展 增强科技工作推动力

  着力提升全省农产品生产标准化水平。山东局参照国际标准,制订完善相关生产检测标准、技术规范和操作流程,以标准化带动农业产业化、现代化发展,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目前,围绕蔬菜、畜牧、水产等出口优势产业,配合有关部门制定实施了1000多项质量标准和技术规范;建设了2000多个无公害农产品标准化生产种植养殖小区、示范农场和胶东半岛、黄河三角洲无规定动物疫病区。2010年,由山东局承担完成的《初级农产品安全区域化管理体系要求》标准成为食品安全区域化管理第一项国家标准,为地方政府有效控制区域内初级农产品生产活动的全过程,实现区域内初级农产品安全提供了可靠的标准依据,有力推动了农产品出口质量安全示范区建设。目前,山东省共建成各类区域化种植基地789万亩,海水养殖面积134万亩,养殖基地1849个。

  着力提高检验检疫科技保障能力。为确保对供奥食品做到检得快、检得全、检得准,山东局积极了解和探索奥运食品检测需求,积极收集相关国家检验标准,确立首选和备用检测方法,大力开展转基因食品、清真食品、细菌毒素以及违禁药物等“新领域”检测技术和快速检测方法的开发研究。其中,山东局研发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马鼻肺炎、马动脉炎抗体ELISA检测试剂盒”,被指定为2008年奥运会马术比赛检测试剂盒,从而彻底解决了国内无法实施入境参赛马匹血清检测的难题,也改写了从国外进口昂贵试剂盒或将血清送往国外实验室进行检测的历史。全省系统共有5个单位和11名同志被国家质检总局、科技部、北京奥组委等授予奥运保障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

  着力提升科技攻关紧急应对能力。为全力做好应对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检测工作,山东检验检疫局迅速启动科研标准紧急立项机制,迅速成立“甲型H1N1流感病毒快速检测技术攻关专家小组”,主持完成的国家标准《动物流感检测——猪A型H1N1流感病毒焦磷酸测序检测方法》,是我国首个关于动物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检测方法标准。该项技术为动物和人流感病毒的快速检测和确证提供了坚强的技术支撑,为有效防止流感病毒的入侵做好了技术储备,该项目已经广泛应用到进境猪及其产品的检验检疫工作中。

  下一步,山东局将继续坚持科技兴检和人才强检战略,以科研管理体制创新为突破,完善科研工作管理机制,创新科研工作管理模式,加强科技人才队伍建设,提升科研管理水平和科研能力。建立并完善功能齐全、结构合理、层次分明的实验室网络体系结构,不断加强实验室技术能力建设,全面提升科技工作服务检验检疫事业发展的技术支撑和保障作用。

作者:鲁检 来源:中国国门时报 发布时间:2010年10月11日
相关信息
没有相关内容
用户信息中心
本月排行TOP10
  • 还没有任何项目!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声明  |  管理登录
Copyright ©2010 - 2015 北京中标金质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电话:010-62993931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后屯南路26号专家国际公馆5-20室
备案编号:京公网安备11010802008867号 京ICP备09034504号 新出发京零字第海14036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