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杭州湾北岸,矗立着国内首座高达210米的异型烟囱塔。蓝白相间的塔身旁边横卧着两座装机容量分别高达百万千瓦的发电机组。远处,停泊着从俄罗斯远东地区满载着优质电煤归来的巨轮。一旁,深入海中央2.5公里的传送带正源源不断地把这些“黑色黄金”从卸货码头输送到直径超过百米的圆形封闭煤场。
这就是上海能源规划中的五大发电基地之一的漕泾发电厂,在这里,每月都有超过十亿度的清洁能源持续不断地注入上海电网,为申城屡创新高的夏季用电负荷送来了“及时雨”,大大缓解了世博用电的燃眉之急。
漕泾发电厂的前身之一是上海南市发电厂。由于世博园区城市未来探索馆建设用地需要,原厂被整体搬迁至70余公里之外的上海化工区西端,同时和另一家小型燃煤电厂一起被列入上海市委市政府优化电源结构,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的“上大压小、节能减排”建设项目,既是上海市“十一五”规划重点工程,也是2010年上海世博会配套工程。
自2007年6月打下第一根桩基后,建设工程进展迅速,塔式炉、一号机组、二号机组陆续完工,与此同时,相关配套设备由外国进口抵港。浦江检验检疫局第一时间受理报检、第一时间派员查验、第一时间核准放行,有力地保证了该世博配套重大工程安全有序推进。
2010年春节前夕,该局机电仪处成套设备科的两名同志,冒着低温和湿冷的海风对发电基地新进口的循环水系统进行户外现场查验,突然,他们发现循环水系统外部接地处出现一字排开的十二个黑色钢瓶。从事成套设备检验工作近二十年的检验员立刻警觉起来,立即近前一看,钢瓶上赫然标注着“30兆帕”的字样。很显然,这是一批高压力容器。但是,在他们受理的资料中,这些钢瓶并没有单独申报并按规定取得相应的许可证,存在重大安全隐患。
检验员立即向电厂的陪同检查人员进行了解,他们称这是一批由供应商打包进口的蓄能器,黑色钢瓶的确没有单独作为压力容器进行过申报。当天,供应商专程赶到上海,向浦江检验检疫局申辩。他们先是称不知道要办理哪些手续,该局工作人员告诉他,这批发电水循环所需的容器内压巨大,事实上很显然属于压力容器的范畴。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使用的压力容器,其制造企业必须取得由国家质检总局颁发的《锅炉、压力容器制造许可证》,否则不得在境内销售、使用。
一计不成,又生一计。供应商狡辩道,这批压力容器是和水循环设备一起进口的,属于整机的一个部件,而整机已经进行过报检。该局工作人员当即指出,压力容器本身并不会因其作为某一组件,安装在某一装置成为一整体后,就变得安全了。该批钢瓶内压巨大,而且是用来安装在世博配套发电厂的,一旦出现问题,必将产生极大的安全事故,危及整个世博用电。
眼看申辩被上海检验检疫局依法据理驳回,供应商又转向了上海市质量技术监督局,企图在特种设备监管方面打开突破口。而上海检验检疫局和上海市质量技术监督局经过多年来的深入交流合作,实现了感情上互融、工作上互帮、业务上互认、力量上互补、资源上互助。
此前,上海检验检疫局已经将电厂这批进境压力容器的相关信息向质监局做了通报。上海市质监局严格执行相关法律法规,同样驳回了供应商的申辩,并进一步明确,这批12件容量为50升、设计压力为30MPa的蓄能器必须依法取得《锅炉、压力容器制造许可证》,事关世博重大配套工程建设的成败,必须实现安全隐患零容忍,没有任何回旋的余地。
最终,败下阵来的供应商只好将这些无法确认安全的钢瓶全部替换为经过金属探伤、拍片检验合格并依法取得许可证的产品。
上海上电漕泾发电厂新建机组于今年四月顺利通过了168小时满负荷试运行并投入使用。迄今为止,已经累计发电超过50亿千瓦时,并将继续开足马力,为进入最后冲刺阶段的世博会提供源源不断的电力供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