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支年轻的队伍,一支勇于创新的队伍,一支激情澎湃、团结奋进的队伍!”今年8月18日,被誉为“亚欧大陆桥新通道桥头堡”的黄骅综合大港开港时,河北检验检疫局局长程方如此赞誉黄骅港办事处。
“办事处只有20人,平均年龄35岁,但人人都有激情、个个都是典型。”沧州检验检疫局局长刘东庆说,虽然卸任黄骅港办事处主任已有3年,但他始终被“艰苦创业、勇于奉献、刻苦攻关、敢为人先”的黄骅港检验检疫精神感染着、激励着。
敢为人先
给“洋设备”动“手术”
黄骅港煤炭自动采制样系统包括BM1、BM2、BM3三套采制样系统,但BM1采制样系统因“先天不足”,不能按照标准规定采取粒度样品,只能用于内贸煤炭的采制样。
为及时跟进港口快速发展步伐,该办事处在认真调研论证、科学勘察规划、严谨推敲设计的基础上,决定对这套“洋玩意”正式实施“开刀手术”。
2009年8月,改造工作正式启动。该办事处要在比正常落差(6米)矮两米的有限空间内增加12台(套)设备,完成采取粒度样品并筛分称量的设计改造。对此,德国专家早已给出的答案是“绝不可能”!
“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采制样科采用的大倾角皮带和滚筒筛两项技术,成功根治了空间落差小的先天缺陷,12台套设备在有限的空间内各得其所。在采制样系统尤其在这有限的空间内开发使用这两项技术在国内尚属首次。
改造期间,科长卢文雄带领科室人员经常吃住在工地。为了提高系统性能并降低改造成本,他们加班加点,独立完成了编程任务,及时提出并纠正了十多处关键控制缺陷。经120天的革新改造,BM1采制样系统以精准、可靠、高效的新面貌回馈了辛勤的检验检疫人。BM1采制样系统的成功改造,不但解决了粒度大小的局限问题,而且极大便利了港务公司的生产调度和北煤南运。今年上半年,经黄骅港出口煤炭268.4万吨,同比增长了24%,占全国出口总量的30.3%。
勇于奉献
陪着“洋牛”过大年
2月11日,满载2810头澳大利亚纯种奶牛的“DEVON”号散装货船,缓缓驶入黄骅港。
“DEVON”号靠泊后,十多名卫生检疫、动物检疫及场地消毒人员在船上船下紧张有序地忙碌着。也许人们并没注意到,与他们一起忙碌的还有一名洒脱干练的的女同志,她就是沧州检验检疫局动植检科科长张凤丽。
张凤丽今年44岁,上有年近八旬的婆婆需要服侍,下有正上高三的儿子亟待辅导,可与进境奶牛比,张凤丽却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后者。
在进境奶牛卸船过程中,她总是目光如炬,紧紧盯着每头奶牛的眼神、体态和步履,随着牛群船上船下来回穿梭,唯恐放过一头病牛、一丝疫情。
大年三十上午,这批奶牛顺利运抵海兴县小山附近的隔离场。尽管连续两天两夜的监卸监押很累,但还是挡不住人们似箭的归心和脚步。
然而张凤丽却把合家团聚的幸福留给别人,自己陪着2810头“洋牛”度过了一个难忘的春节,“享受”了为期45天的“隔离时光”。
“我是科长,又学的是兽医专业,关键时刻和特殊时期,我不上谁上。”据张凤丽讲,隔离场地处旷野,唯有附近村庄里传来的鞭炮声提醒着她,这一天是大年三十。除夕夜,张凤丽不仅要逐头观察、记录奶牛进食、饮水等生活及健康情况,检查隔离场人员出入情况,还要指导饲养员、兽医按照标准防疫、消毒、喂养、处置各类突发个案。
3月29日(农历二月十四),沧州日报在头版醒目位置,以“张凤丽:陪着洋牛过春节”,沧州晚报以“张凤丽:守着澳洲奶牛过春节”的长篇通讯陪伴着张凤丽走出了隔离场。
8月10日,张凤丽和她的同伴们在雨中的黄骅港又迎来了第二批1487头新西兰和斯坦奶牛。目前,张凤丽“领衔”主导的检疫组仍驻守隔离场。
一专多能
“荣誉榜”见证辉煌
“BM1采制样系统改造成功”、“查验配套设施建设取得突破”、“2009年度中国国门时报优秀通讯员”……在黄骅港办事处的会议室里,记者被一张“荣誉榜”所吸引。榜上所载“荣誉名称”、“荣誉科室∕个人”、“登榜理由”一清二楚。迄今已有75%的科室、60%的人员登上了这张“荣誉榜”。
在“荣誉榜”上,记者看到检疫科连续两次登榜,而登榜理由竟与他们的本职专业有较大差异,分别是:“2009年7月至12月,他们先后完成了媒介、微生物实验室的规划设计和实验室仪器设备的采购及验收工作”;“2010年3月至7月,完成了河北国际旅行卫生保健中心沧州分中心建设项目的房间布局、规划任务和设备选型、采购等硬件设施建设任务”。
“这就是‘一专多能’的具体体现。”黄骅港办事处主任史建民说,让学公共卫生专业的去学临床医学,让搞采制样的去学水尺计重、让非检务人员去学报检出证,虽然是不得已而为之,但勤能补拙,这是适应港口快速发展、解决专业人员不足、提升检验检疫核心竞争力的最好办法。
今年,河北省委副书记、省长陈全国在黄骅港视察工作时,曾如此评价黄骅港办事处:“检验检疫部门主动跟进的做法很好!”
据悉,为实现“一专多能”,并为快速发展的港口建设提供更多的人才、技术储备,多年来,该办事处始终把“掌握一流的检验检疫技术、练就过硬的检验检疫技能、打造优秀的检验检疫精英”作为第一要务,在抓好“请进来、送出去”学习、科室间相互学习的同时,该办事处开展的“业务述学”、“每人一课”、“岗位练兵”、“岗位比武”、树岗位标兵等一系列练兵比武活动也已持续9年。采制样科和化验科相互学习借鉴,不但将煤炭检验时间缩短到40小时以内,且能独立完成目前国际要求检测的所有项目。近年来,在中国实验室国家认可委员会(CNAL)和神华集团多次组织的能力验证活动中,化验科几乎每次都取得了“良好”、“能力测试第一”的好成绩。目前,办事处已有两人进入国家质检总局专家人才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