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顺德检验检疫局勒流办事处检疫人员在对一批进境原木有毒有害气体检测时,发现部分集装箱溴甲烷残留量超过我国国家标准最高限值,其中最高检测值为386ppm,超过国际安全标准的77倍。为防止人员中毒,检验检疫人员立即要求货主将集装箱移至安全区域,并进行通风散气,经再次检测合格后方进行查验。这是顺德勒流口岸首次检出进境集装箱溴甲烷超标。
据了解,溴甲烷,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液体,对昆虫、鼠类具有强烈的毒杀作用,能高效、广谱地杀灭多种有害生物,在全世界范围内普遍作为熏蒸剂使用。特别是用于杀灭集装箱内货物所携带的有害生物。它同时是一种强烈的神经毒物,吸入、摄入或经皮肤吸收均会引起中毒,短时间内接触较大量的溴甲烷会引起神经系统、呼吸系统损害等全身性疾病,轻者头晕、头痛、乏力、恶心、呕吐、口吃、言语不清、震颤、步态蹒跚,重者发展为中毒性脑水肿,因此,有毒有害残留气体已成为查验人员身体健康的“隐形杀手”。为了保护口岸操作工人和检疫查验单位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我国规定了进境集装箱中的有毒有害残留气体的最高限量,其中溴甲烷气体残留浓度不得超过5ppm标准。
同时,溴甲烷还会给土壤和环境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溴甲烷在使用过程中,会排放到大气中,影响大气臭氧层,破坏大气环境。1997年9月,《蒙特利尔议定书》第九次缔约方会议曾经决定:发达国家于2005年停止生产并禁用溴甲烷;发展中国家从2005年起,每年溴甲烷的生产量和消耗量不超过1995-1998年间平均用量的80%,并且将于2015年最终淘汰溴甲烷。
因此,检验检疫机构提醒外贸企业,签订贸易合同时应明确要求供货方禁止随航熏蒸,对经过熏蒸处理的货物或集装箱应在足够时间散气后,待熏蒸剂残留达到中国安全标准后方可入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