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浙江省杭州市政府办公厅专门下发《杭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民用液化石油气安全专项综合整治工作方案的通知》(杭政办函〔2010〕224号)文件(以下简称《通知》)以来,全市各级质监部门高度重视,结合实际全面开展了专项整治工作。
《通知》对全市液化石油气专项整治工作提出了明确的工作要求,各级质监部门全面落实工作要求,强化部门横向协作,坚持专项整治工作由各级政府主持,在全市民用液化石油气专项整治工作由主管安全的赵立康副秘书长挂帅的基础上,成立了各区、县(市)主管领导牵头的领导小组;细化方案,明确了在专项整治工作中各部门的职责和协同工作的要求;结合实际,明确了液化石油气的固定充装和钢瓶的固定检验与报废原则。
全市4家检验单位自2010年元旦起全部停止了“螺丝瓶”的检验工作。全市43家民用液化石油气充装单位已累计报废“螺丝瓶”22.5万余只,购买新瓶31.6万余只。其中富阳地区更新7万余只,建德地区更新6.4万余只。桐庐县和淳安县已基本完成主城区范围内的“螺丝瓶”报废更新工作,已分别报废更新3万只和3.7万只,完成总体报废更新工作的42.9%和61.7%。
通过广泛宣传,整治工作已得到民众的认同。富阳、建德、桐庐、淳安专门制作了专题宣传片,在当地电视台滚动播出,各区、县(市)局(分局)印制、发放、张贴《通告》、《安全提醒》等各类宣传资料10万余份,张贴与充装站、销售点、街道、社区、村、镇宣传栏和广大用户手中。各级质监部门均设置了值班电话做好解释工作,在整治高峰时段,实行周末值班制度,耐心解释民众的疑问。由于宣传到位,整治工作以来富阳市、建德市基本实现了“零投诉”;目前,桐庐县的投诉电话从最初的每周180余个,下降至每周10几个。
各地专项整治工作充分结合当地实际,并有所创新,例如富阳市自制专题片在电视媒体上滚动播放三个月;余杭区结合“十小”整治,通过加大对销售网点的督察,推动“螺丝瓶”报废工作;建德市通过强有力的政府领导、行业规范,实施固定报废;桐庐县和淳安县发动乡镇街道,部门联动整体推进了“螺丝瓶”报废更新工作,出台了相应的液化气分片联户经营工作方案;萧山区印制了针对民众用户的安全警示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