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低碳流行,甭管干什么你要是不低碳你都不好意思。有媒体报道称,某地菜市场有一家包子铺,老板别出心裁用荷叶替代了塑料袋来包装蒸好的包子,声称这样做不仅低碳环保,还会让包子留有荷叶香。但在他的摊位周围却到处都是消费者吃完包子丢弃的荷叶,这显然已经把环境给污染了,而且,若采摘荷叶过度会不利于植物生长,这样反而会破坏绿化和生态。试问:不低碳不好意思,可伪低碳你好意思吗?
这个问题当然不只是向包子铺老板发问的,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对这个问题进行反思,尤其是那些正在把自己打扮成低碳先锋的企业商家,更应就此检讨一番。然而事实表明,检讨基本上是不存在的,而伪低碳行为却是一天比一天明目张胆了。现在,不管是什么行业领域,几乎每个商家都瞄准了低碳经济的巨大商机,纷纷打出低碳营销牌,一时间,低碳地产、低碳旅游、低碳食品、低碳服装等等粉墨登场,整个市场甚至整个世界仿佛一夜之间都低碳了——这可能吗?当然不可能了。专家表示,由于目前我国尚未出台关于低碳产品和服务的国家标准及行业标准,也没有开展相关低碳的认证认可工作,因而市场上大多数企业的低碳宣传都只能看做是一种营销策略,并不具有科学性。这也提醒广大消费者,不要太过相信商家宣传,以免被那些滥竽充数的伪低碳产品忽悠。
在低碳成为人们的生活理念和社会追求的大背景下,我们当然希望企业商家研究开发出越来越多的低碳产品和服务,而我们也相信有许多企业商家也正在这么做,不过现实却让我们无法保持乐观。正如有论者指出,很多商家低碳宣传的口号挺响,给人的感觉是其产品相当具有“革命性”,有的商家甚至都可以拿出“获奖证书”及权威“低碳标识”(头衔实为自封,标识亦为自制),事实上这都是虚张声势,目的无非是借此提高产品售价,并以低碳标榜自己的责任意识,以赢得利润、口碑和信誉。这种只把注意力放在制造市场卖点而并无真正行动的“低碳”之举,是一种典型的伪低碳,它体现出的是企业对消费者利益的无视,及自身商业道德和社会责任的缺失。
企业商家热衷伪低碳行为,从深层来看,是这个时代低碳希望过于迫切与对低碳科学、低碳经济、低碳产业等研究和实践相对滞后这对矛盾的一个现实结果。专家警告说,开创低碳新时代,首先要避免对低碳概念的简单化理解。后哥本哈根时代,低碳是应对环境、能源危机和经济发展危机的重要良方之一,但是低碳的核心是能源技术和减排技术创新,能否以技术创新占据新形势下的制高点,是衡量低碳经济的关键。因此,必须要彻底改变当前重理念轻技术、重口号轻行动的低碳现状,脚踏实地地坚持节能减排,让低碳的理念伴随低碳行动走进寻常百姓家,走进每一家企业,防止伪低碳产品滥竽充数,危害市场,甚至危害低碳经济今后的发展前景。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抵制伪低碳行为,将伪低碳产品和服务逐出市场,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尽快建立完善低碳市场标准和相关法律法规,以此推动低碳科技发展并实现市场化转换。这就要求我国政府相关职能部门行动起来,组织力量开展低碳标准研究制定工作,规范低碳产业认证认可,并针对低碳行业和低碳产业出台相关的激励、引导政策,从而鼓励低碳经济健康发展。企业则应走出伪低碳的误区,真正拿出财力、物力、人才,以技术为核心,从原料配制到生产规划的各个环节都引入低碳理念,把低碳作为系统化、体系化的过程,让低碳成为企业一切行动的引导,并成为一种自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