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国美丽乡村建设概况
“中国美丽乡村”建设是极具安吉特色的新农村建设模式,是在充分发挥安吉自身生态优势和产业特色的基础上,利用10年的时间,通过推进村庄环境的综合提升、农村产业的持续发展和农村各项事业的全面进步,力求把安吉全县187个行政村都建设成为“村村优美、家家创业、处处和谐、人人幸福”的现代化新农村样板,打造成为全国生态环境最优美、村容村貌最整洁、产业特色最鲜明、公共服务最健全、乡土文化最繁荣、农民生活最幸福的地区之一,探索构建可憩可游、宜商宜居、且安且吉的全国新农村建设的“安吉模式”。
从2007年创建至今,已成功创建精品村60个、重点村29个、特色村2个,拥有全国优美乡镇12个、省级全面小康示范村29个、省级生态乡镇13个、生态村72个,创建重心也逐渐由山区向平原、河网区域、偏远山区纵深推进,引领示范效应正从精品点线向核心区块延伸,创建探索方向正由村庄建设管理向经营提升升级。
二、创建“中国美丽乡村”标准化示范区基本思路
(一)推动建设成果标准转化,实现理论升华。在继续修订完善现有的“中国美丽乡村”建设考核验收办法(36项指标)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制定《“中国美丽乡村”建设规范标准》并加以推广实施,力争达到“高标准、全覆盖”,最终实现安吉“美丽乡村”建设全覆盖目标。同时,通过制定《“中国美丽乡村”建设通用要求》并争取提升成为国家级标准,在实践的基础上实现理论的升华,为加快形成全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统一标准提供理论与实践成果。
(二)强化标准化支撑,提升休闲旅游服务水平。把一户一品,一村一景作为休闲旅游点,并与农家乐、旅游商品购物点等形成一条链,在这条链的个个环节中通过标准化手段,采用执行先进的标准,规范经营行为,提高服务质量,解决服务行为无章可循,服务质量良莠不齐的现象。同时制定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地方标准,在经营规模、从业资格、服务设施、服务质量、服务安全等方面明确具体要求,培育一批采用国际、国家先进标准的旅游龙头企业。
(三)推广农业标准化,提高现代农业发展水平。开展农业标准化示范园区与农业主导产业示范园区和特色农业精品园区相结合的建设,通过建立优势农产品产业带,整合资源,以市场化为目标,以产业化为载体,利用标准化把农产品从种子、种畜、种苗到栽培、养殖过程,从农产品收购、贮存到农产品加工、包装、运输都建立最优化的技术标准体系。执行绿色、有机标准,统一包装,品牌突出,既提升了休闲旅游农产品质量水平,又有效促进了农业产业化的发展。
(四)建立标准体系,全方位开展新农村建设。参照国家、行业标准,清理、整合各项评价细则和文件要求,建立起中国美丽乡村标准体系,主要包括产业标准体系、公共事业标准体系和村务标准体系三大部分。在每一部分又有分支的标准体系,如产业标准体系下面有农业标准体系、工业标准体系和服务型标准体系,分别包含了农业标准化、工业企业标准和农家乐等服务标准。有了标准体系,便可以把美丽乡村建设各环节的业务活动内容、相互间的业务衔接关系、各自承担的责任、工作的程序等用标准的形式加以确定,可为组织规范工作流程,控制业务质量提供科学依据,是加强组织管理的有效措施。
(五)建立联动机制,合力推进标准化示范区建设。按照“政府推动,部门联合,乡镇参与,有序实施”的模式进行推进示范区建设。遵循标准的制定与行业发展要求相结合,标准的实施与规范行业行为相结合,标准的实施效果评价与持续改进相结合,示范区的效果与创建品牌相结合的原则,开展美丽乡村建设的标准化工作,助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三、创建标准化示范区的主要目标
以“中国美丽乡村”国家级标准化示范区项目为载体,开展农村标准化工作,实现人居环境和自然生态、产业发展和农民增收、社会保障和社区服务以及农民素质和精神文明的全面提升。
(一)制定“中国美丽乡村” 建设系列标准,收集相应上级标准及国外、国际先进标准,建立标准体系,确保示范区各个环节有标准可依,标准齐全。标准覆盖率达90%以上;
(二)示范区标准体系得到有效实施,实施率达95%以上;
(三)示范区各个环节符合标准要求,规范建设中国美丽乡村,群众满意度达90%以上;
(四)实现村村优美、家家创业、处处和谐、人人幸福,建成“环境优美、生活富美、社会和美”的现代化新农村样板,形成全国新农村建设的“安吉模式”。
四、创建标准化示范区的主要任务和具体措施
建立中国美丽乡村标准化示范区管理机构,围绕目标任务,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明确阶段任务、工作步骤和保障措施,推动示范区建设有组织、有计划地进行。
(一)健全组织,全面加强创建工作组织领导。成立中国美丽乡村标准化示范区工作领导小组,明确标准化专兼职人员,衔接、协调好各个环节的标准化工作,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方案,确保工作效果。建立中国美丽乡村建设标准化工作网络,由新农村建设方面的专家和各职能部门相关人员组成标准化工作推进小组,扎实推进示范区创建工作目标任务的落实。
(二)研究标准,健全完善乡村建设标准体系。收集与本示范区有关的法律法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以及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制定中国美丽乡村系列标准,积极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并不断加以完善。按照中国美丽乡村建设的目标,建立符合自身发展规律的标准体系。加强院校合作,利用信息化助推标准化工作。开发建立中国美丽乡村建设标准查询系统,实现标准信息随时查阅。
(三)研训结合,切实深化业务人员标准意识。在参照研究上级与国外先进政策标准要求的同时,注重进一步丰富完善充实本县既有建设指标,切实将上级期盼与基层意愿相结合,横向吸收与自身提升相结合,形象打造与实力壮大相结合,并通过多形式、分阶段、逐层次的培训手法将上述创建工作宗旨对标准化示范区建设管理人员、一线操作人员进行指导培训,在提高标准化建设工作认知度的同时提升业务工作人员的标准化管理水平和标准执行能力。
(四)创新机制,不断提高标准体系运行实效。在示范区建设各个环节实行全程标准化管理,制订示范区标准化经济效果和社会效果的评价方法、论证方法和计算方法,充分体现和核实标准化工作给中国美丽乡村建设带来的效率和效益。开展“群众满意度”调查和月度督查机制,按照当前效果和长远效果、直接效果和间接效果相结合的原则,定期开展标准化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评估,在实施中发现问题、总结经验、查漏补缺、持续改进,不断提升标准体系运行的有效性。
(五)落实资金,探索拓展经费投入多元渠道。在最大发挥县域财政“四两拨千斤”杠杆撬动作用的同时,安吉县将以成立“中国美丽乡村”建设开发总公司为新契机,继续加大资源整合与资金筹措力度,通过对项目的策划包装与市场化运作,吸引更多的金融资本、工商资本、民间资本投入到美丽乡村建设,有效确保国家标准化示范区建设项目的正常、高效运行。
五、目前创建工作进度
以“中国美丽乡村”建设为抓手的新农村建设在安吉尚处起步阶段,要建成标准化示范区更是处于探索初期。农业农村标准化工作如何推广实施,国标委、浙江省质监局、湖州市质监局领导尤为重视,多次到安吉实地调研,指导工作,明确了工作思路,对我们创造性地开展农村标准化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2010年6月,经安吉县质监局推动,安吉县人民政府向国标委正式提出了要求创建“中国美丽乡村” 标准化示范区的请示。并以项目承担单位的身份,要求安吉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安吉县委农业和农村办公室、安吉县质监局为参加单位,编制了标准化示范区任务书,形成相关申报材料上报省局和国标委。同时,成立了标准化示范区工作领导小组,并下设办公室,明确了相关工作人员及职责。收集、整理了相关上级标准,明确了标准体系结构,初步编制了标准体系表。
创建“中国美丽乡村”标准化示范区,探索一条对全国具有借鉴意义的特色模式,这既是现实的需要,更是我们应尽的责任。安吉县质监局将以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为引导,狠抓建设质量提升、综合配套延伸、品牌效应攀升,坚持环境、产业、素质和服务相统一,做到分类指导、分层推进和分步建设相衔接,全面深化“中国美丽乡村”建设内涵,在推进中完善,在落实中提升,努力实现新作为、达到新高度、开辟新境界,努力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事业作出新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