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全国质检部门围绕“服务三农”和“家电下乡”,五措并举保障产品质量,打出了漂亮的质量安全“组合拳”,有效维护了广大农民群众的切身利益。
严惩违法行为,狠抓大案要案。各地质监局加强系统内信息沟通,取得相关质检机构的技术支持,加强对农资和家电下乡产品违法行为的专项执法打假。据统计,全国质检部门在春季农资打假中共出动执法人员11.2万人次,检查农资生产企业11366家,其中检查化肥生产企业6093家、查办农资质量违法案件6301起;减少农业生产损失7565万元。在“家电下乡”专项打假工作中,质检部门共出动执法人员4.5万人次,检查“家电下乡”产品及同类产品生产加工企业17560家,查处质量违法案件96起,涉案货值170.84万元。
应用质量热线,畅通诉求渠道。全国各地质监局全部开通并广泛宣传12365“质量服务热线”,积极受理申诉举报并组织调查处理。同时,通过12365质量热线,扩大了执法打假的案源,有力地打击了制售假冒伪劣产品违法行为。
加强协作配合,健全打假联动机制。各地不断加强质监系统地区间的协作配合,积极协调工商、农业等部门和行业协会,建立健全农资打假和家电下乡打假联动机制,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局面,努力形成大稽查工作格局。
坚持贴近民生,帮助农民排忧解难。各地质监局深入乡镇、村(居),有针对性地组织开展“进千村、入千户、抽千样”活动。组织家电下乡中标企业、质量检测机构、行业协会等有关单位深入农村开展现场咨询、免费检测、技术服务等形式多样的活动;编制了《家电下乡质量行服务手册》向农户免费发放;做好产品“三包”售后服务,定期回访家电下乡产品消费者,听取用户意见和建议,及时处理家电下乡产品质量申诉。
开展明查暗访,强化跟踪监督。上半年,全国共有11个省级质监局确定了35个农资产品重点区域组织开展区域整治,国家质检总局对重点地区的整治情况进行跟踪督查。各地质监部门组织行业协会、技术机构等深入中标生产销售企业、农民家中,对家电下乡产品质量、“三包”售后服务、能效标识等开展明查暗访督促企业落实质量安全主体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