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清远的连州市非金属矿资源丰富,仅石灰石、硅灰石、石英石、方解石等矿资源储量达600亿吨,获“广东碳酸钙之乡”、“中国碳酸钙之城”称号。近几年来,连州市各类非金属矿生产加工企业发展到112家,开发生产能力近300万吨,年产值达10多亿,成为连州经济一个重要支柱产业。但初具规模的非金属矿生产加工产业集群明显存在小规模、粗加工、产品附加值不高、技术水平程度低、企业品牌意识弱等问题。大部分企业的产品没有自主商标,产品包装也很不规范,有的甚至还是用白袋包装,转卖给中间商“贴牌”销售。这些问题的存在与“中国碳酸钙之城”、“中国非金属矿工业开发基地”的地位极不相称。
广东省连州市质监局围绕服务于地方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把“五个转变”思想贯穿于质监工作创新思路和创新措施全过程,切实将工作重心转移到发挥质监职能和技术优势,服务连州非金属矿加工企业从粗加工向精细加工转变、从低附加值向高附加值转变、从初级产业集群向高级产业集群示范区转换,加快规模提升、质量提升、效益提升上来。
一、转变思路,实现工作重心转移。今年是全国质量提升年,也是广东省实施技术标准战略的重要一年。连州市质监局按广东省质监局党组提出的“五个转变”的要求,转变工作观念,改进工作方法,把推动企业落实产品质量主体责任作为提升该市非金属矿加工产品质量和品牌的一个重要突破口来抓,切实引导和扶持好非金属加工企业健康发展。经常性地深入到企业中去,了解掌握企业的情况,从产业政策和法规要求上去引导企业、规范企业;从提升产品质量、提升产业规模上去扶持帮助好企业。使质监部门真正成为落实“五个转变”、服务当地经济发展的“一线人”。目前,连州市已初步形成了市郊区、西江、龙坪、星子、大路边五大加工区,步入从粗加工向深加工发展、产品从单一向多向转变的轨道。重质碳酸钙、硅灰石粉体系列产品除销往国内的上海、山东、江苏、福建、广东等地外,还远销欧美、日本及东南亚等国家地区。
二、标准引导,发挥质监优势作用。标准是产品质量的基础保障。近年来,随着产品不断升级的要求,新的国家和行业标准不断颁布实施,以重质碳酸钙为例,新的行业标准分为造纸工业用、涂料工业用、塑料工业用、橡胶工业用重质碳酸钙四类,原标准HG/T3249-2000《重质碳酸钙》已废止,但许多企业还在使用。为此,连州市质监局切实加大标准化工作的宣传和推广力度,杜绝在非金属矿生产加工产业的无标生产行为。鼓励、引导、帮助有能力的企业参与先进标准的制订;加快建立产业集群公共检测服务平台;积极引导企业建立与完善质量管理体系与标准体系,引导有条件的企业进行采标、申报标准化良好行为企业。特别是推动建立依托院校、科研单位的“产、学、研”结合的发展模式。如南岭硅灰石新材料有限公司、国邦塑化有限公司、华丰化工有限公司分别与中南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开展了科研攻关等活动,成功研制出改性粉体系列产品和挤粒等产品,并已规模化生产。“产、学、研”结合模式对促进企业科学创新、产业升级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推动重质碳酸钙等系列产品相继进入化工、塑料、造纸等领域,且越来越被国内外市场所看好和应用。
三、培育品牌,增强市场竞争实力。随着世界原材料价格的上扬,复合材料的优良性能不断凸显,非金属材料作为廉价的功能填充材料扮演的角色越来越受关注。针对连州产品注册商标少,没有省级以上名牌产品的实际,连州市质监局积极引导企业申请注册商标,完善包装标识,提高品牌意识,争创名牌产品,挖掘和培养条件好的企业推荐省名牌产品目录。目前,部分龙头企业带动作用日益凸显,产品品牌崭露头角。国邦塑化有限公司依托华南理工大学主持科研攻关,其非金属矿项目被列入国家863计划的科研项目,获得优秀科研项目称号;岭南硅灰石新材料有限公司通过革新和采用先进技术和设备,不断提高产品质量,其加工产品出口到欧美等市场;华丰化工有限公司与华南理工大学合作共同开发的科研项目“高压辊磨-湿法搅拌磨复合系统制备碳酸钙超细粉体工艺”,有效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使企业不断向规模化、高端化、精细化发展。金福、东贸、华丰等10多家企业申请了注册商标,通过了质量体系认证和环境体系认证。连州非金属矿生产加工产业的产品品牌正在孕育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