骑上一圈儿自行车,就能享受一顿免费午餐——天下有这种好事?日前,丹麦著名的皇冠广场酒店推出一项诱人的环保促销活动:凡是入住该酒店的客人,只要能够坚持在酒店自备的健身自行车上,通过运动发电0.01千瓦时,便可以获得酒店餐厅的免费餐。不过,0.01千瓦时电虽少,却得在自行车上使劲狂蹬15分钟。尽管如此,来宾还是非常乐意参加活动。对此,酒店发言人称,通过环保科技既可以健身还能为酒店提供电能,可谓一举两得。“发电换餐”的活动,引来媒体一片赞扬。
智利一座城市在热闹地段专门设置了音乐楼梯。只要有人不乘电梯而是爬楼梯,美妙的乐曲就自动响起。这一新颖创意,对年轻人产生了很强的吸引力。不少男孩女孩慕名而来,就是为了聆听音乐。享受间,他们迈动双腿,远离电梯。
国内有些宾馆为了环保,适时推出奖励机制。如入住客人不使用俗称“小六件”的一次性洗漱用品,店家便给予适当的优惠。或是一张早餐券,或是赠送小礼品。尽管该方式有点儿“笨”,仍然受到客人的欢迎。
现代人崇尚个性自由,视尊严为生命。尤其是在一些公开场合,人们特别不喜欢听到“严禁”、“违者罚款”之类的警示语。比起令人不舒服的严厉措辞,他们更愿意接受“哄劝”的方式,正所谓“吃软不吃硬”。因而,无论提倡“低碳生活”,还是主张“绿色出行”,管理方最好采用和颜悦色的态度,平易近人的口吻,一步步地接近自己的管理目标。从前,我们过于信奉“严管”,忽视了说教的力量。一位心理学者曾说过:“人们的错误和缺点,只能在开心的状态下才能得到改正。”在一些非重大原则的问题处理上,如果希望他人认识或改正错误,光靠严厉指责、强硬说教是不行的,重要的是激发他人“自我完善”的信心和决心。温柔的语气,可以让人产生自信;一副好脸色,会使对方感到亲切。因此,管理者千万别吝惜好话与好脸色!要知道,最好的哄人艺术,也是最高的和谐艺术。如何营造“开心”的氛围,让人们在轻松中改正自己的缺点?这应该是管理科学的一个课题。眼下,环保之风劲吹,公众积极予以响应,但一些固有的生活习惯一时难以纠正。比如对待随地吐痰的陋习,以前我们主要靠高额罚款,靠新闻曝光,靠羞辱手段,以致冲突不断,使得“禁吐运动”往往坚持不下去。假如换一种思路,在充分尊重对方自尊心的同时,保持街道地面的洁净,看他还好意思随地乱吐吗?一位朋友最近到南方一座小城出差,几日内竟没有在街上吐一口痰。他形象地说:“那座城市的形象广告词是‘山清水秀地干净’,再怎么着,也不能朝人家客厅地毯上吐痰啊。”事实上,那些肮脏不堪的环境,常常“诱使”行人一吐为快。吐完了人家还心安理得呢——反正街道脏得像个“痰盂”,吐它几口又怎样?
一则外国寓言讲:风和太阳打赌,看看谁能让路人脱下他的厚衣服。风先“动手”了。不料它吹得越猛烈,行人把衣服裹得越紧;轮到太阳出场,和煦的阳光照在行人身上,不一会儿那人就把衣服脱下来。聪明的父母都晓得一个道理:“好孩子是夸出来的。”那么聪明的管理者也应明白:公众的高素养也能“哄”出来。这么说吧:既然我们的出发点是美丽的,为什么不能让手段变得温馨宜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