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从福建检验检疫局获悉,该局按照“先建示范点、拓展示范面、形成示范区”的思路,出台一系列帮扶举措,强力推进出口鳗鱼质量安全示范区建设,收到明显成效。今年第一季度检验检疫出口烤鳗3798.80吨、6101.76万美元,同比分别增长49.11%和96.13%,环比分别增长44.11%和68.96%。
该局在示范区建设过程中,强化监管,确保产品质量安全,全面掌握每一个备案养殖场的养殖品种、年产量、种苗来源及用药投料等情况,核查其设施条件、卫生管理、药物使用情况,严格按备案要求实施监管,建立质量档案。目前,仅在福州地区就指导100多家养鳗场建立GAP体系,三明华盛、长乐聚泉、福泉等公司均建立了出口产品身份追溯管理系统。加大帮扶力度,提高服务有效性。加强对养鳗场的宣传、培训、监督和指导,推广池塘微孔增氧技术等健康养殖模式,指导企业开展统一管理、统一防治、统一选药、统一供药的源头管理模式,帮扶更多养鳗场获得备案资格;实施针对性药残监测,重点检测硝基呋喃代谢物、氯霉素、恶喹酸、孔雀石绿、磺胺类、汞等项目,根据监测结果实施风险管理;通过对源头用药调查、生产加工、检测数据、进口国要求的综合分析,评估出口烤鳗安全风险,制订风险评估报告,减少低风险项目的抽检,为企业节省费用每吨约200元;帮助企业拓展多元化市场,在巩固日本市场的同时,帮扶企业取得对美国、欧盟、韩国、俄罗斯、澳大利亚、乌克兰、中国香港等市场出口资格。
同时,该局加强条块联动,与地方政府构建信息、技术、质量诚信等立体协作体系,形成地方政府、监管部门、企业、鳗业协会“四位一体”的监管体系,共同推动鳗鱼产业平稳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