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从山核桃的种植、采摘、加工全面地按照国家和地方标准来进行组织生产,产值大幅递增。而且每棵山核桃树每年能够增值100元。”詹氏自然食品有限公司负责人介绍说。
在安徽宣城,得益于农业标准化推动发展的不仅有金黄的宁国山核桃,还有绿色的广德翠竹,大红的水东蜜枣,白色的绩溪大米,旌德的棕色灵芝。农业标准化催生了安徽宣城的“五彩农业”。
近年来,安徽宣城市在推进农业标准化工作中,重点加强农业标准体系和示范推广体系建设,积极制定以优质、特色、生态农产品质量标准为主体的生产加工标准和技术规范。以发展“精品项目”为主,大力推广“农户+基地+龙头企业+标准化”的经营模式,坚持走“企业带动、品牌拉动、标准推动、农户主动”的路子。截至目前,全市共发布36个农业地方标准作为安徽省地方标准,初步建立和完善了具有宣城特色的农产品标准体系。今年,又有《安徽省红壳竹笋材两用林丰产技术规程》等8项标准被批准列入省地方标准编制计划当中,其中《金山时雨茶》和《无公害农产品双低油菜籽生产技术规程》两项标准已经省质监局发布实施。
通过一系列标准体系的建立和实施,国家级、省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取得长足发展。全市现有8个国家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和4个省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示范区品种涵盖了粮食、茶叶、水果、家禽养殖、烤烟、苎麻等宣城特色农产品。通过示范区带动,农业标准化效益逐步显现,全市农产品质量得到大幅度提升。
广德县国家级标准化生产示范区“毛竹笋材两用林建设项目”实施两年来,该县达到标准化生产技术基本要求的施工面积达2600多公顷,已建立竹林丰产经营示范村20个、示范区23个、示范户697户。目前每年新增竹林面积2000多公顷,70%以上采用机械化整地,标准化施工,造林的面积和质量均居全省前列,资源总量迅速扩张,经营质量显著提升。
目前,宁国市有1万多户农民从事标准化种植、养殖,其中山核桃标准化种植已达两万多公顷,总产量6500多吨,占全国山核桃种植面积和产量的40%,年产值突破3亿元。山核桃标准化种植带动了农民收入持续增长,目前宁国市山核桃年收入在5万元以上的有80多户,万元以上的有700多户,山核桃人均收入3000余元。随着农业产业化的进展,一种以“市场牵龙头,龙头连基地,基地带农户”的发展格局正在形成。
今年宣城市质监局又积极组织开展了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培育工作,近日又申报了“中国灵芝之乡——旌德灵芝标准化示范区”等9个省级以上农业标准化示范区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