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威海检验检疫局狠抓实验室建设,检测实力不断增强,为确保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走出了一条“自主创新、政府扶持、检地共建、面向地方、破解壁垒、服务发展”的新路子。
威海市作为农业、畜牧业和水产养殖业大市,职能部门、进出口企业对于食品、农副产品检测工作的需求越来越迫切。威海检验检疫局积极争取地方支持,引起了市委、市政府领导对农副产品检测工作的高度重视。2007年,市政府依托威海检验检疫局技术中心成立了威海市农副产品检测中心。按照协议,市政府投入资金、招聘人员,用于检验检疫实验室软硬件建设,检验检疫则发挥设备、技术及人才优势,承担威海市农副产品、农业投入品、农业生产环境、食品的检测以及检测人员的培训工作。这种运行模式为全国首创,可以说是一种地方政府与检验检疫部门合作双赢的模式,地方政府节约了资金、场地等的投入,避免了低水平的重复建设,检验检疫部门则在服务地方的同时,又能赢得政府在人才和资金方面的投入。
随着国外对水产品检测要求的不断提高,水产品检测任务越来越突出,为此,威海检验检疫局将实验室发展方向定位成系统内乃至全国的水产品重点实验室。经过多方努力,2008年1月,威海检验检疫局技术中心被国家质检总局批准筹建“国家级水产品检测重点实验室”。两年来,威海检验检疫局以此为契机,着力加强实验室建设,收到显著成效。
着力开发新检测项目。2007年,威海检验检疫局承检的检测项目为17类113项,其中CNAS认可的只有9类28项。经过两年的努力,目前威海检验检疫局可承检32类产品502项检测项目,其中CNAS认可的达到16类产品247项,认可项目接近原来的9倍。
打造过硬的实验室队伍。威海检验检疫局千方百计吸引和选拔一流人才到实验室工作,现有博士1名、硕士4名,还聘任了检科院的专家作为实验室兼职专家,定期进行技术指导,实验室人员的业务水平不断提高。目前威海检验检疫局有1名同志担任山东检验检疫局食品专业委委员,1名同志获“威海市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称号,多名同志在各类岗位竞赛中获优异成绩。
为提高实验室的检测技术能力,威海检验检疫局创新管理、创新制度,收到了良好效果。
不断提升认证认可资质。2007年,威海检验检疫局获得了韩国食药厅“国外公证检测机关”认可,凭该局出具的检验报告,出口货物在韩国可免于抽查,由此缩短滞港时间。这两年,威海检验检疫局进一步完善实验室质量体系,今年顺利通过了CNAS派出专家组的复评审,获得了新颁发的认可证书。
大力拓展检测领域。近年来,威海检验检疫局在保证食品检测业务的同时,不断扩大检测范围,成功开发了工业品检测业务,填补了威海检验检疫局工业品检测的空白,解决了工业品企业到外地送检的困难。
积极组织和参加能力验证活动。威海检验检疫局多方争取,今年成功组织了CNAS“水产品中恩诺沙星、环丙沙星检测”的能力验证活动,全国共有71家实验室参加。与此同时,积极参加能力验证,近两年共参加FAPAS、CNAS组织的14次能力验证和4个测量审核样,反馈结果全部为满意。
科研制标工作成果丰硕。先后承担省局和地方科研项目12项、行业标准4项,在国内外核心期刊发表论文18篇,完成合著著作4部,4项成果获省局“科技进步奖”一、二、三等奖。今年还向省科技厅申请省部级立项,共申报了3个自然基金项目,其中两项已通过初审。
这几年,通过大力提高实验室的检测水平,威海检验检疫局把关服务的有效性得到了进一步提升。
有效应对国内外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去年,辖区出口鲐鱼被日本通报检出敌敌畏,威海检验检疫局立即进行检测,结果未发现超标问题,证明了企业的产品是完全合格的,从而最大限度地减少了企业损失,使该事件得以圆满解决。三聚氰胺事件发生后,威海检验检疫局立即开展检测项目研究,成为威海第一家承接乳制品中三聚氰胺检测项目的权威机构,有力保障了威海进出口及市场上销售的乳制品的安全。今年“瘦肉精”事件发生后,威海检验检疫局在短时间内承接了地方的检测任务,为各部门执法把关提供了及时有效的依据。
为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建设保驾护航。截至目前,共检测了来自出口基地的1253个样品、4525个项目,有力保障了基地的标准化建设。今年9月份,威海市环翠区和两个开发区的农业部门又分别与农副产品检测中心签署了委托协议书,对出口基地、重点产品等进行委托检测。
促进地方农产品提高质量安全水平。为规范威海地区的水产养殖行业,威海检验检疫局对15家水产养殖场进行采样抽查,为海洋渔业部门提供了准确可靠的检测数据;为保障全运会期间农产品质量安全,威海检验检疫局受农业、工商等部门委托,对供全运会的29个样品进行了检测;按照省农业厅的部署,威海检验检疫局还在全运会期间承担了部分食品专项监测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