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查询网-电话:010-62993931

让“中国制造”的牌子亮起来

点击数: 【字体: 收藏 打印文章 查看评论
 


  近日,一则在美国有线新闻网滚动播出的宣传“中国制造”的视频广告,在国内外引起广泛反响。这则30秒的广告是由4家行业协会联合打造的,内容围绕“中国制造、世界合作”这一中心主题,强调中国产品正在同各国的商业和文化力量携手改善全球生活质量。

  在国际主流媒体投放商业广告塑造中国制造业的整体形象,对中国政府而言这还是一次处女秀。与以往侧重于借助或制造舆论势力,并多少有些被动地树立甚至捍卫“中国制造”形象的宣传方式不同,这次离开事件背景而直接运用市场手段进行主动营销,则也体现了我国对外经济战略在由“引进来”到“走出去”的转变过程,开始寻求方式方法的突破。

  事实上,广告本身“画面精美、充满活力、现代感十足”,具有很强的感染力,这与敢于尝试的“吃螃蟹精神”以及“中国制造”日益凸显的魅力一道,影响了国内外消费者的认知,获得了很大的舆论反响与很强的传播效应。而在全球经济低迷的背景下,这则广告也显示和提振了中国社会对于“中国制造”的信心。

  毋庸讳言,“中国制造”在登上世界经济舞台的过程中,其形象曾一度被误读甚至被严重扭曲,由此也引发了一些人们并不愿意看到的消极事件。正如商务部对外经济贸易研究院的一位专家所指出,各国消费者都能亲身感受到“中国制造”惠及全球,但“中国出口产品在国际市场不仅未能得到与自身质量水平相称的收益份额,还时常遭遇一些‘泼污水’式的贸易壁垒和抵制。”原因并不十分复杂,其中之一就是,“中国制造”这么多年来很有些“只顾低头拉车,不会抬头看路”的老黄牛作风,虽贡献很大,但容易落下“好欺负”的名声。面对那种失实且也有失公允的境遇,中国政府和企业一直都在积极抗争,但往往陷入“自证清白”的被动局面。

  俗话说:“只说不练是假把式,只练不说是傻把式,能说能练是真把式。”这么多年“中国制造”练得很辛苦,话却似乎说得不够多,现在是时候争一争“真把式”这个名分了。中国商务部门在国外主流媒体投放广告,正是在为“中国制造”正名,在为“中国制造”争取应有的地位与空间。而此番大声说出“中国制造,世界合作”,其实也在提醒“中国制造”全球所有的受益者这样一个道理:“中国制造,世界赚钱”。

  全球性的金融危机让世界看到了中国经济的强大,而“中国制造”的牌子也变亮了。但面临新的世界形势,“中国制造”上面依然还会落尘,这就需要我们不断擦拭。正如有关人士指出的,商务部战略性的关切,展现的是“中国制造”的软实力,而展现手法又是西方社会熟悉的公共传播方式,这无疑将起到一定的效果。与此同时,“中国制造”也还有必要继续苦练内功,充分体现对知识产权的尊重、对自主创新的尊重,以及对质量安全的尊重。唯有如此,“中国制造”才可以说是软硬兼施,从根本上提升及改善国际形象。

作者:胡立彪 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 发布时间:2009年12月03日
相关信息
没有相关内容
用户信息中心
本月排行TOP10
  • 还没有任何项目!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声明  |  管理登录
Copyright ©2010 - 2015 北京中标金质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电话:010-62993931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后屯南路26号专家国际公馆5-20室
备案编号:京公网安备11010802008867号 京ICP备09034504号 新出发京零字第海140366号